约7500字。
让人物引燃激情用激情燃烧学生──《邓稼先》课堂教学实录
山东省邹城市兖矿集团鲍店矿校荣维东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舍身许国、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忠诚纯正的
人格。
2、感受本文凝练蕴藉激情涌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读──品──演──说/多媒体渲染和流程整合。
(屏幕上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电影画面)
师:同学们,这是关于什么的电影画面?(幻灯片)
中国人就是
从这一天起开始
拥有了“铁的脊梁骨”
挺
直
了
腰板。
生:原子弹爆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师(饱满激动地):是的!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在西北大漠,罗布泊那惊天动地的一幕,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是足以让全体中国人扬眉吐气欣喜若狂的场面;这是一个醒来的民族震天动地的呐喊!这是足以载入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辉煌历史的伟大时刻,这是中华民族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就是这撼天动地的一声巨响,一个东方巨人彻底站在了世人的面前!当晚10时,消息传来,北京街头,万人空巷,尤其那些饱受外国侵略者凌辱的老一代人更是热泪盈眶、奔走相告(语调兴奋哽咽地):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原子弹啦!外国人再不敢欺负我们啦!中国再也不会有八国联军入侵、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啦!……。
有人说:原子弹是一个民族“铁的脊梁骨”。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挺直了腰板。
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欧洲的一个餐馆里,中国的服务生再也不向外国人下跪;就是从这一天起,国民党的前代总统李宗仁的门前再也不见垃圾如山(他们说有如此智慧和力量的民族应当赢得尊重)!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说话有了分量!全世界每个人心灵的天平上都称出了“中国”这两个字的重量!……
今天就让我们结识一位为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铁的脊梁”的人──中国的“核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板书)
本文的作者是谁?干什么的?他和邓稼先什么关系?知道的请回答──(板书:杨振宁)
生1:杨振宁。
生2:作家……(教师点击有关图片)
师:作家吗?
生: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师:(赞许)那么他和和邓稼先什么关系?
生1:同学、朋友。
生2:同乡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年
师:对,他们俩从小在清华园就是邻居,又是中学、大学一直到留学美国的同学,一对有着50年与友谊的朋友,情同手足,亲如兄弟,那么他写的这篇回忆录一定别有一种真切的情感在里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的2-3个关键词语。然后按照“我发现……这个词重要(好、关键),因为……。”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同座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准备精彩发言交流。(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