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10字。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2、理解语句含义,联系现实探究。  
  3、拓展阅读写作,追求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语句含义,联系现实探究。  
  2、拓展阅读写作,追求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对文中哲学术语或哲理性语言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课堂导学法。鉴于本课情况,教师引导点拨稍多。课外延伸学习以个人探究为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 导入新课(1分钟) 
  治学三境界: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他是用串联古诗名句来描述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还有的人在王氏三境界的基础上,于其第一、第二境界之间又加上“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作为第二境界。此说甚为合理。
  我国的漫画家丰子恺曾说: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法国的雨果也认为,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追求一种高品质的人生境界。
  人生旅途中,我们会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那么作为人都会有着怎样的人生哲学呢?让我们到冯友兰的哲学随笔《人生的境界》中寻找答案。 
  二、介绍作者
  同学们,你们都珍藏着冯友兰的照片。在哪里?请看课本前一张插图。有同学惊诧,怎么样是个男的!照片上的人,智慧的头脑,深邃的目光,银白的长须。我来介绍一下:冯友兰,未名湖畔的学子,留学美国的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的哲学教授,中国的哲学家,世界哲学智慧天空中的灿星。 
  三、整体初读,确定目标  
  (一)学案目标 
  1、理清本文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2、理解语句含义,联系现实探究。  
  3、拓展阅读写作,追求精神境界。 
  (二)细化目标 
  1.能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能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能说清全文的结构特点。  
  2.能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能充分展开联想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其他方面知识具体理解“人生四种境界”说。 
  3、提高思辩能力。能联系“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及其颁奖辞进行片断写作,受到思想教育,追求精神境界 
  四、理清思路,概括大意。(8分钟)  
  (一)、跳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2.请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 3.请说明全文的结构特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