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10个字。
《词两首》教案
化州市新安中学刘海华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理解这两首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把握全词主旨。(教学重点)
3、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忆秦娥•娄山关》
一、导入新课
展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的书法作品。
大约书于1962年的《忆秦娥•娄山关》,被人们视为毛泽东行草书法中的精品。在毛泽东所有气势磅礴的书作中,此卷手迹更以苍凉萧瑟之悲壮、屈铁盘金之刚劲取胜。
请同学们从书法艺术角度谈谈你对这幅字的理解。
二、简介写作背景
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后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历史上有名的遵义会议。1月中旬,红军离开遵义,过娄山关,经桐梓,渡赤水,准备从川南的宜宾和泸州之间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此时,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这个时候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桐梓。后贵州军阀手忙脚乱,急调两个师固守娄山关,这时战争打响了。25日,红军与黔军再红花园一带相遇,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了高地,牢牢的控制了关口,这时已经是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的映照下,急速通过娄山关。26日敌军再次向娄山关反扑,红军再次击败黔军。这次战役,歼灭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3000人,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三、听录音
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给一些字正音,同时让学生体会一下录音在读的时候作者所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四、听完录音后,让学生跟着录音读,要求要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五、整体感知
1、诗意解读:
凛冽的北风一阵阵吹来,呼呼地响,吹动那红军战士单薄的衣裳。在这样满是白霜的早晨,战士们紧张地、急速地向娄山关进发,战马行进在险峻的山路上,发出杂沓零乱的声音。凄清的军号声在山间回荡,时断时续,与天空大雁的叫声相为应答。
不要说雄关坚如钢铁,我们英雄的红军又一次将它跨越。登上娄山关关口,放眼远眺,起伏的山峦向远处铺展开去,犹如大海的波浪,壮阔无比;如血的残阳挂在西方天空,将万里河山浸染得更加壮丽。
2、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意象”这个词语,让学生知道“意象”对于诗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明确:意象是寄予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
3、然后根据意象的含义,找出这首词中所出现的意象。
明确:西风、长空、霜、月等。
4、概括上阕内容:上片写向娄山关进军途中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