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40字。
《失街亭》课堂实录,主要从用人的角度加以分析。本实录是根据本站同名视频课堂实录资源编写的,可操作性强。视频地址:http://www.ht88.com/downinfo/99491.html
《失街亭》教学设计
奉节师范学校 陈志宏
(根据本站视频课堂实录改编)
一导语
[提问] 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些人去了解?
[明确] 他熟悉的人,他身边的人。
[提问] 可是向熟悉的人了解的不一定全面,所以有时候我们还要向谁了解?
[明确] 他的敌人,他的仇人。他如果非要报复你不可,那他就要千方百计地了解你,不仅要了解你的优点,更要了解你的缺点。把你了解到骨子里去,但是向敌人了解的话,可能他更多的是把你的弱点抓住。可见还是会很浮浅,不全面。真正要了解一个人只能靠自己,要自己有一双慧眼,要听其言,观其行。这才是真正的识人。认识和识人是两回事。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就是来看一看我们如何通过小说来识人。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是《三国演义》的一个片段。什么课题呢?(失街亭)。
二、讲读课文
[提问] 街亭是一个什么地方?(战略要地)题目用了一个“失”字,谁把它丢了,(马谡)可见问题就出在谁身上?马谡为什么会把街亭丢失了?他的对手司马懿是怎么评价他的?[明确] 徒有虚名,乃庸才耳。要认识一个人,他的对手可能对他的弱点更了解。
[提问] 马谡其庸,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句话是司马懿说的,他是从哪个方面看出他庸的?
[明确] 马谡把兵全部屯在山上而且并没有当道下栅。
[提问] 他把兵全部拉到山上去,司马就认为这是个失策,是一定守不住街亭的。这样的布置一定就是个庸才。司马从观其行这个方面来说的。他的庸就体现在他的这个行为上。那么作为马谡自己,他为什么要把兵屯在山上去?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明确] 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兵。能凭高视下,势如破竹。
[提问] 这句话是哪里说的?(《孙子兵法》)。文章里面其实多次写到马谡有个特点,他老是自恃自幼熟读兵书。而且他背兵书真的是头头是道,比我们背诵课文还厉害。简直滚瓜烂熟。他说,凭高视下,势如破竹。他是这样的看法,他的看法和司马懿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他认为必胜,而司马懿认为必败。兵法上是这么说的可是结果是不是如马谡所说的?(不是)是不是人人都这样认为?谁派他去守街亭。诸葛亮在叫他守的时候有没有反复叮咛。派去前叫他要当道下寨。在马谡守街亭的时候他的一个副将叫王平有进谏吗?(有,可是他一意孤行)
[提问] 王平的话他可以不听,他只是一个副将,那么孔明的话他为什么也不听?
[明确] 吾素熟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所以也仿佛没怎么把丞相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