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30字。
  《秋声赋》教学案例
  高密市第二中学语文组孙建淑
  【设计说明】
  《秋声赋》是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文以气为主”板块中的一篇经典散文。教授本文主要是引领学生在文本研习中体会文本的情感、思想。所以在设计时要吟诵涵咏,慢慢品味作品的妙处,体味文章的美妙意境,体会欧阳修在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行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无形的秋声写得绘声绘色,把萧森凄清的气氛渲染得生动、优美的艺术技巧。
  2.通过文本研习,了解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3.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起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通过吟咏对文章进行鉴赏,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时间】2007年5月21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自然界的秋天是一个百卉俱腓,众芳摇落的季节。在中国诗词中,赞颂秋天的文字特别多。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描写秋天的诗句。(学生回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在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伤感。萧瑟肃杀的秋天象征着一种繁华的消逝和一种心绪的黯然。那么,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是怎样来写秋天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秋声赋》。(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 相关知识介绍
  1、走近作者: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文题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3、赋: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