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40个字。
《关汉卿曲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知道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曲中所包含的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3、反复诵读,感受关汉卿曲“本色”的特点。
说明:
“曲”作为一种中国文学样式,成熟于元代,并迅速走向繁荣,取得了堪与诗、词媲美的地位。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前者是诗歌的一种,后者属于戏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关汉卿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王国维称其曲辞“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第一”。关汉卿不仅是位杂剧大家,也是位散曲大家。今存套数十三套,小令五十七首,内容多为抒发抱负,述说身世或描写男女恋情、离情别绪,时而悲歌慷慨,时而风流艳冶。可以说,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一面旗帜。《一枝花•不伏老》中关汉卿自比“铜豌豆”,用夸张放诞的语言,写出他愤世嫉俗的感情,并且表现他“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这种性格,体现了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精神。《四块玉•别情》围绕着“相思”,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把一位女子波浪翻滚似的不平静的心情及浓烈的相思之情表现出来。作为诗歌,从学生较易掌握的诵读入手,以诵读为途径,以领悟为目的,通过诵读来培养诗歌语感,通过诵读来鉴赏诗歌的美。因此,放手让学生诵读,让课堂上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并且在不断诵读的中,促进学生感受体会作者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枝花•不伏老》
1.重点:在借助注释,正音正义的基础上,通过圈划、反复品读曲中具体语句,感受诗人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体会关汉卿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精神。
2.难点:诗人如何表现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
《四块玉•别情》
1.重点:感受曲中“离别相思”的氛围,在诵读中把握主人公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