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33张。有教案,约2820个字。
  《喂——出来》教学方案
  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叶青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联想,续写课文。
  2、领会文章主旨,增强环保意识。
  一、你预习得怎样?
  深不可测颤颤巍巍七嘴八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先恐后闻风而来无所不知镇定自若寸步不离小心翼翼众目睽睽震耳欲聋源源不断经久不息来者不拒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扫兴而归异口同声万无一失
  慷慨大方一视同仁任劳任怨一掠而过微不足道
  读一读,写一写,联词成句成段。
  二、理清结构,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关键词语,链接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再按情节的发展拟小标题。
  2、在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概括这篇微型小说的内容。
  小说内容: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城市变得越来越好,可奇怪的是,最初对着洞口的一声叫喊传来了,扔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飞来了。
  三、研讨问题,探究主旨
  1、洞出现后出场了哪些人?他们各有什么表现?
  2、文中的洞是用来干什么用的?比喻什么?洞真的无底吗? 
  3、这个故事真实吗?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洞吗?
  4、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
  5、想一想,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洞出现后,出场了哪些人?他们各有什么表现?
  明确:文章中主要写了:年轻人、记者、学者、商人、村民。年轻人大声喊叫,记者闻风而到,学者胸有成竹,商人目光贪婪,村民眼光短浅。——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缩影。
  2、文中的洞是用来干什么用的?比喻什么?洞真的无底吗?
  明确:文中的洞是用来装各种各样的垃圾;用洞来比喻人类生存的地球;它表面上无底,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现实社会中污染环境的缩影。
  3、这个故事真实吗?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洞吗?
  明确: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不会有这样的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请看——
  人们毫不顾忌地向天空中排放废气,天空就象“无底洞”。
  随意向河水中排放生活废水,河水就象“无底洞”。
  森林被无度地砍伐,森林就象“无底洞”
  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酸雨造成大量的植物死亡。
  一边是崭新的楼房,一边是漂浮在水中的死鱼。这就是忽视环境的承载,盲目建设带来的后果!
  沙尘暴使呼和浩特市区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出行的市民们“全副武装”,在沙尘中往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