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270个字。
  第五单元
  200090  上海市周家嘴路3850号2016室2016
  胡神强
  单元要点
  1. 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体现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写法。
  2 .细致地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3. 感受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理解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即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 .了解古代诗词常识,体会诗词的内涵和不同风格,初步培养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习指导
  1. 学习散文、诗词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方法。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散文的突出特点是情与景相交融,因此,散文的阅读应围绕这一突出特点展开,实际上在古代诗词中也要注意这一点。本单元有不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文字。
  在《敕勒歌》中的“天似穹庐”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都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选择的是家乡典型景物和事物。而《静默草原》在这一点更是恣情展现,“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写了人并且是草原人的感受,文中景色似乎有些飘渺游离,而作者在静默中与草原情感上的对话和思索则让人印象深刻。在“比较•探究”中,一位不是草原人的城里女子楚楚,却偏偏大睁着眼睛,无微不至地看了草原,写了一篇《草原散章》,文章抓住富有草原特点的景物,将自己对草原的感情寄托在绘景上。作者把生命的激情、生存的焦虑、欲望的灵性、鲜活的生命存在通过描写草原美景表现出来。在《高原,我的中国色》中作者真正想表现对中国悠久历史的崇敬和对近千年中国的衰退的痛惜,在这里作者很聪明地选择了古老而又饱经沧桑的黄土高原作为情感的释放口。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四首唐代边塞诗歌,展现的是与辽原绿野完全不同的景象和情感,在荒漠和奇寒中有哀怨也有豪情。
  2 .要初步掌握古代诗词的欣赏和鉴赏的方法。
  第一就是咀嚼诗歌语言,就是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如《凉州词》中“何须怨”,写尽边塞生活的艰苦与落寞;《使至塞上》中的“直”、“圆”写得劲拔而苍茫,温暖而感伤。
  第二就是要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作者的主观情感要通过客观事物(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鉴赏诗词时,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事物,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观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如杨柳——惜别,征蓬、归雁——思乡。
  第三是辨析表现手法。如《敕勒歌》采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使至塞上》中的“都护在燕然”是借用典故;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通过想象、夸张、浪漫主义手法将边塞地区的奇美瑰丽的景象写的淋漓尽致;还有直抒胸臆、借古讽(喻)今、渲染、虚实结合、象征、衬托等表现手法。
  9 敕勒歌
  积累运用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敕勒川()()笼()盖见()牛羊qiónɡ()庐
  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敕勒川()穹庐()天苍苍()
  野茫茫()见牛羊()明灭可见()
  3.《敕勒歌》的意境宛如一幅草原牧歌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通过这首诗所看到的画面。
  4. 默写出描写敕勒川所在的地理环境的一句,并说说这样写有何作用?
  5.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写出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6.“天苍苍,野茫茫”的意思是什么?使用“苍苍”、“茫茫”这样的叠词有什么好处?
  7.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8.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A. 这首北朝民歌,歌颂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B. “穹庐”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居室,用穹庐比喻草原天空,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C. 民歌写川、山、天、四野、牛羊,由上而下,再到四野,又由近而远,有层次,有立体感。
  D. 一个“风”字令人欣赏,清风吹过,草浪起伏,牛羊闪现,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
  10  静默草原
  积累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
  liào望()fěi()翠长zōng()披散míng()想
  前眺()前瞻()嘤嘤而泣()摩挲()咆哮()
  2.  根据课文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连___不断___然不同__不足道宽厚___慈起伏无___    凝立__想
  3 . “因而草原的风景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草原的风景看不到的是什么?看不尽的又是什么?
  4 .“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请以文中的句子解释。
  5. 草原与大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那草原和大海又有什么区别呢?
  6.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句中的“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7 .课文第11段中的“拐杖”“人文背景”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8.  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为“母牛”和“烈马”?
  9 . “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里“善忘”是忘记什么?对未来的态度,如何在静默中观望。
  10 .  本文多次使用对比的手法,共用了四种景物和草原对比,这四种景物是什么?
  11 .作者的“静默”体现在文中哪些方面,在最后又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
  12. 以草原为题材的《敕勒歌》与《静默草原》在情感表达、结构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