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620字。奇妙的对联(多媒体课件3课时)
  教学目标
  一、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二、学习欣赏对联,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三、收集和积累名联。
  四、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教学重点
  一、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二、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教学思路:自学对联基础知识,结合对联基础知识欣赏对联,在欣赏中学写简单对联。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3课时
  一、导入:
  (一)对联故事:纪晓岚9岁那年,到县里参加童子试。入考场前,他手里正拿着一截树枝和几个相识的考生玩耍。这时,担任主考的教谕来了,纪晓岚赶忙把树枝藏在袖筒里,一本正经地向教谕大人问好。 
  先生看着这个小机灵鬼,心中十分喜欢,便把他叫到身边说道:"你这个小顽童,生得倒挺机灵,不知你的书念得如何?"纪晓岚的娃娃脸上,两只大眼晶晶闪亮,看着教谕说道:"一会儿入场考试,大人就会晓得了。"他这么一说,把教谕大人逗乐了,说道:"现在未入考场,我倒要先试你一试。"说完,教谕给纪晓岚出了一联,要他来对,这句上联是:"小童子暗藏春色;"纪晓岚听了,脸上微微一红,便扑嗤一下笑出声来,想是先生看到了自己刚才顽皮的样子。便赶忙回答了一句下联:老宗师明察秋毫。
  (二)对联历史
  对联,常张贴、悬挂在或镌刻于门上、柱子上。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它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分上下两联,有的还有横批。
  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一般认为起源于五代,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明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生活场景和名胜古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对联起源:
  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
  古老风俗。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
  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图片)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
  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
  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到了宋代,文人学者
  纷纷以题联为趣。                                             中华第一联
  二、对联常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