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20字。学三境说
  教学目标在解读、共同揣摩词句中理解文章蕴涵的深邃哲理,从而真正体会到进入读书境界的快乐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三境说”的理解
  教学难点激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方法思考法、讨论法、例举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整体思路:对全文的整体感悟
  让学生课前查找王国维以及《人间词话》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和补充,使学生对王国维有基本的了解。
  然后通过对三首词的理解和反复朗读,来感受王国维引用三首词的用意,让学生学着自己阐释“三境说”所蕴涵的深邃哲理,概括王国维的三种境界。
  一、导入
  古人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无数的爱书人乐陶陶地融入书的世界,神游古今中外,放眼宇宙上下。他们或咬文嚼字,沉醉其中;或囫囵吞“书”,不求甚解。他们躲在书房里读,在放羊的时候读,在赶路的马上读,在闹市杂境中读;读到入迷,读到“欣然忘食”,读到“汉书下酒”,都只为读书之境妙不可言。“夜雨孤灯乱翻书”,“三更有梦书当枕”,人和书,就这样相伴一生。
  书是托尔斯泰智慧的钥匙,是高尔基进步的阶梯,是莎士比亚的营养品,是刘向的良药。读着书,就像坐上了一条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读书、治学对于王国维来说又是怎样的一种味道:
  二、学习课文:
  1、王国维
  王国维, 近代学者、词人。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亦号永观。浙江海宁人。生于清光绪三年,卒于1927年,享年51岁。清秀才。屡应乡试,未中,乃放弃举业。光绪二十四年(1898)去上海,在改良派报纸《时 务报》任书记、校对,接受新学和西学的影响。同年六 月,又以业余时间,入罗振玉主办的上海东文学社,从日本人学外文及理化等知识;并自此与罗振玉结成终生依托的关系。王氏为近代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所仅见。其生平著作甚多,身后遗著收为全集者有王忠悫公遗书,王静安先生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等数种。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氏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
  光绪二十七年(1901),王国维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次年夏,因病辍学回国。“自是以后,遂为独学之时代”(《三十自序》),开始研究康德、叔本华等 人的哲学著作。光绪二十九年起,先后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课程,并 致力于文学研究。三十二年(1906)入京,专力治宋词元曲。次年起,历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学部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修等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王国维于当年12月携眷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集中精力研究甲骨文、金文和汉简。1916年,应犹太富商哈同之聘,回国至上海编辑《学术丛编》杂志,并继续甲骨文的研究。1918年,兼任哈同办的仓圣明智大学教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