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分析,并附有简案及说课稿。
《智取生辰纲》说课稿
一、 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
1、本课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伍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本文列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从设计意图看,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而《智取生辰纲》一文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本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智取生辰纲》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表达上带有一定的方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的生僻不是本课的重点,这里不再赘述。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节课也将采用这一方法。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
3、对教材的处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因此,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停留对课文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逐条分析上,必然会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而使学生毫无兴趣。所以,我设想抓住一点,深入挖掘,可能更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智取生辰纲》简案
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课文“智”的所在
2、把握杨志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课文“智”的所在
2、把握杨志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杨志慎押金银担----七雄贩枣蒙杨志----白胜卖酒诱官军
吴用巧下蒙汗药----官军上当饮药酒----英雄智取生辰纲
(三)再读课文,明确“智”在何处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四)研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1)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2)你觉得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试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点。
(六)布置作业
1、(必做)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不少于300字。
2、(选做)生辰纲被夺对于杨志而言是他人生一个转折点,从此落草为寇,最终归梁山。他是被逼上梁山的,梁山的一百零八将中有许多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让我们从中选择几个人物(林冲、杨志、鲁智深)相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