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880字,共8篇优秀例文。
  佳作之一
  热
  中国自古就流行“热”。
  此“热”非彼“热”。彼“热”是指由于周围的环境导致的一种生理反映,而此“热”已经经过历史进化演变为另一种意思——潮流。
  任何一个时代,如果没有“热”,其经济政治文化就很难发展,这是必然的,所以,中国文明之所以能在饱经风霜的情况下发出异样夺目的光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热”。
  最古老,也是流传最广的“热”,首属“孔子热”。从最初于“百家”之中脱颖而出至后来汉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沿至今日世界范围内对孔子的推崇,可以说,“孔子热”不仅没有退温,还愈烧愈旺!也因为有了“孔子热”,人们才会一齐关注孔子的思想,于是,“和”与“仁”的概念被从中提取出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沿用至今。这不仅对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世界的文明亦是如此。
  接着应该就是北魏的“汉文化热”。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便开始移风易俗,讲汉话,穿汉服,发扬礼、乐等一系列措施成了法令,鲜卑族族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皆被汉化。尚且不论此举利弊何如,这场“汉文化热”绝对奠定了后来汉族成为大族的基础,也是汉文化能延续至今并不断前进发展的重要保证。
  然后就是两晋的“文字热”了。我知道多数文人学者或史学家对这场“热”的评价很低,认为两晋的“文字热”助长了当时文学作品中“重文轻质”的风气,可是我相信任何事物都有辩证统一的两个对立面。正因为此时的“文字热”,才让人们开始注意文学作品的文学效果,将语言美化,摆脱了一贯的记实无饰的状态。
  最后应该是唐宋的“创作热”。现在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频繁出现的诗词大部分都是著于这两个时期。“唐诗宋词”也成了固定的说法。无论是淡泊名利的田园诗人,还是一心报国的边塞诗人,其创作出的作品都为这场“创作热”添薪生火,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也都是其功臣。这也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对我们研究历史也大有帮助。
  其实,无论是哪朝哪代,都有自己盛行的东西。或思想,或文艺,或技术,这些都是组织队伍不断壮大最终成为“热”的事物,让我们一起衷心祝愿21世纪的中国能继承传统,发挥历史上“热”的作用,引领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的发展,恢复昔日身居世界前列的辉煌!
  评语:宏观的视野,历史的角度,作者笔下之“热”很有张力。从中国自古就流行“热”,到任何一个时代皆有“热”的铺展,结构明晰,材料厚实,加之文化的成分、思想的因子渗透其间,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力量和思考的力量。学而有得,得而有用应是本文最可称道之处。一类卷,判为68分。
  佳作之二
  热
  致人们:
  各位尊敬的语言使用者们,我,“热”,很抱歉地告知你们,我要走了,请不要挽留我。若你们欲知原因,请继续往下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