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1张,另有教案。
  《采蒲台的苇》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通过对无数抗日英雄的事迹的概述,以及在采蒲台一次为掩护掩抗日队伍宁死不屈与敌人斗争典型事例的具体记叙,歌颂了白洋淀人民团结对敌、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崇敬抗日志士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2.学习文中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白洋淀人民奋勇抗敌的气慨,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
  教学难点: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播放《小兵张嘎》片段,导入新课。
  这是什么影片?写了什么故事?你知道故事发生在哪里吗? 
  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交错。什么是淀?水中的陆地,大块儿的成为村庄,小块儿的就长满了美丽的芦苇,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与日本鬼子装备相差悬殊,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我们正面冲突肯定吃亏,我军与敌人展开了神出鬼没的游击战,当时著名的有抗日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雁翎队,在与敌人的周旋中雁翎队损失最小,就是得益于白洋淀纵横交错,足有两三千条,就像迷宫一样水道。白洋淀之所以成为名胜,除了有苇,除了风景优美,还有成千上万的英雄在那里流血牺牲,英雄们的壮举更赋予了苇崇高的品质,从而是这儿成为人人敬仰的圣地。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孙犁就曾经到过那里,记下了那里的一切。 
  二、介绍背景:屏幕阅读,了解孙犁和《采蒲台的苇》。
  孙犁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短篇小说《荷花淀》被人们广为称颂。
  1947年春天,孙犁在冀中安平地区也就是白洋淀地区采访,他听到了许多当地人民和日军作斗争的英雄故事。他遥望着白洋淀漫开的万顷芦苇,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蕴藏在其中。他想,这样大好的河山,怎容得日本鬼子玷污她?在这里,苇就像充满灵性的人,人则像是有思想感情的苇。孙犁搜集了不少在采蒲台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孙犁感到白洋淀人民在战斗中越来越坚定了,越来越成熟了。在他的作品《荷花淀》中,我们看到的是“水生嫂月下编席”明月、湖水、荷花,洁净的、清新的情景画面,闻到的是荷花的芳香、泥土的气息,听到的是哗哗的水声、清脆的笑声。小说没有正面渲染战争的严酷,是以轻松的笔调,满腔热情的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