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龙山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资料<br>
第一编 作 文<br>
第一章 高考作文的改革走向及备考策略 <br>
连续五年高考都考了话题作文之后,许多人免不了要想:话题作文能走多远?高考还会考话题 <br>
作文吗?话题作文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在权威部门没有明确表态之前,似乎人人心中无底。其 <br>
实,高考作文会考什么,表面上难见端倪,而内在却有着很强的规律性。 <br>
话题作文是否过时? <br>
话题作文的本质,应该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形式。作为一种理念,话题作文的出现有 <br>
着鲜明的时代背景:一方面,就作文写作的具体背景而言,过去的命题作文或供料作文,一般 <br>
对内容和形式都要求得过死,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写作实力的发挥。所以,在此背景下出现的 <br>
话题作文应该是对过去作文命题过窄、过死的一个校正。 <br>
另一方面,从教育的大背景来说,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是话题作文出现并流行的根本原 <br>
因。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发展,更加重视提供宽 <br>
松的创新环境。在这些背景下出现的代表进步和发展方向的作文命题方式,必须体现的思想是 <br>
:扩大开放性,增大自由度,便于考生发挥才华,展示个性。可以说,体现这种思想的命题形 <br>
式,可以叫“话题作文”,也可以叫“由头作文”、“开放式作文”。 <br>
所以,我们应该坚信,只要素质教育思想的导向不变,以后的考试作文,即使具体的命题 <br>
形式发生一些变化,即使具体命题的名称和提法不叫“话题作文”,其本质也是和话题作文相 <br>
一致的。所以,对于作文备考而言,完全不必把心思花在考不考话题作文的猜测上,只要抓住 <br>
实质,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从这个意义上看,强化基本功训练,丰富素材储备,才是我们作 <br>
文备考的重点所在。笔者概括出“一纵”、“一横”、“一点点”的作文备考策略,以供参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