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690字。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全部课文的同步指导、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陈爱民    cam9509@163.com    空山道人
  单元梳理
  这一单元学习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远古的简单记事开始发展到先秦时期的散文,其中尤以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和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最为出色。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的开始出现则缘于东晋时期文人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又一个高峰,他们描山绘水,记游抒怀之作极为丰富,是古代散文的又一个亮点,其影响直至明清而不衰。
  本单元的三篇散文,既有魏晋散文,也有唐宋散文。从文体上看,有“序”“赋”“记”的区别,从写景,抒情,议论上看更是各领风骚。学习本单元课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学习中也要善于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以往的知识,用做卡片、标注、旁批等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二、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力求全文背诵。
  本单元的选文都是传诵千古的游记名篇,语言或清新俊朗,或平实朴拙,或铺排繁富,各具其妙。如《游褒禅山记》中对后洞游览过程的简笔交代,《兰亭集序》中骈散间行的清新文风,尤其是《赤壁赋》,更代表了赋体文的特点,描写细腻,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学习时,应反复诵读这些作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味优美语句,体会写景散文中常用的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力求全文背诵,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了解创作背景,把握情感趋向,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
  这个单元的课文虽然是以描写景物、记叙游赏经历为主,但是不排斥抒发感情、讲述道理。如《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赤壁赋》在描写风物特色的同时,抒发达观超然的情绪。总之,这些作品都是将写景、记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一草一木都渗透了作家的思想情感。所以,学习时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准确把握其情感趋向,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
  第四课    兰亭集序
  目标点击
  1、掌握 “修、期、致、次”等重要实词。
  2、了解序文句法上骈散结合,以散为主的特色。
  3、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
  课文导读
  ☆ 整体感知
  1、 解说文题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后一种。
  2、明了背景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
  3、梳理结构
  良辰:暮春之初 
  兰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信
  亭    美景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风物之美    可
  盛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乐
  会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人物之盛    也
  乐事   曲水流觞  畅叙幽情  吟咏之雅 
  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视听之娱     
  欣于所遇,及其既倦
  会    慨叹   向之所欲,已为陈迹     岂不痛哉 
  后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感           昔人兴感,若合一契
  慨    明意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悲夫
  后之览者,有感于斯文
  4、 感悟主旨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自己高旷的宇宙情怀。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 精彩点击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