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70字。包括简案、详案各一份。
识对联,对对联(提纲)
语文科蔡少音
[教学目标]
一、认识对联的基本特点,学会对对联
二、提高学生利用对偶修辞进行仿写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学会对对联
[备考分析]
仿写对联属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查范围,也属于“仿写句式”的考查范围。高考曾以“对对联”的形式设计题目,但也存在着出现对联排序、根据情境拟联的可能。
[学生分析]
他们接触过对联,但对对联的特点未能完全正确把握。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辅助教具]
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归纳对联特点
1、辨认对联,归纳特点。
2、选择配对,巩固对特点的把握。
3、感受名联,加深认识。
三.高考题型:对对联(由简入繁)
1、填空热身
2、由对词到对句,采用扩大法完成对联。
3、高考题型:给上联对下联。
四.简说高考其他可能性题型:据情境拟联
五.作业布置
—————————————————————————————
识对联,对对联(教案)
语文科蔡少音
[教学目标]
一、认识对联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对对联
二、提高学生利用对偶修辞进行仿写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学会对对联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辅助教具]
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2分钟)
对联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