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墙上的斑点》教案7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五册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45 KB
评级:
时间:
2008/10/4 11:15:04
下载:
本月:1 总计:92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5320字。墙上的斑点
作者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教者 甘肃榆中恩玲中学(730100) 白瑜厚
教材分析
《墙上的斑点》是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它描写了主人公从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作者通过描述人物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动的状况,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
这篇小说的鉴赏重点,一是“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2.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3.学习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4.分析心理描写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了西方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也是在20世纪初期,还兴起了一种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流派——意识流小说,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小说的艺术特色。请看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二、作者介绍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出示图片)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上经久不衰。
1882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生于伦敦,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伍尔夫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在家跟着父亲读书。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家藏书籍的丰富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1904年父亲去世后,她迁居伦敦文化区布卢姆斯伯里,后来她的家就成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活动场所。这个文学团体的成员时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反对文学艺术方面的清规戒律,提倡自由探索。这个团体不仅对她本人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有影响,而且对英国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12年,伍尔夫与伦纳德结婚。在丈夫的鼓励下,伍尔夫开始创作小说。1917年,夫妇俩在自己的寓所楼下创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作品,包括伍尔夫自己的一些作品。
伍尔夫自幼精神比较脆弱,精神分裂症曾多次发作。进人30年代之后,病情日益恶化,但她仍奋力写作经常在一本书写完之前就开始酝酿新作,但每写成一部作品总是感到不满意,情绪时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墙上的斑点》(2)视频课堂实录 人教版
《墙上的斑点》(1)视频课堂实录 人教版
《墙上的斑点》教案6 人教版
《墙上的斑点》ppt22 人教版
《墙上的斑点》ppt21 人教版
《墙上的斑点》ppt20 人教版
《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1 人教版
《墙上的斑点》ppt19 人教版
《墙上的斑点》ppt18 人教版
《墙上的斑点》ppt17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