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10字。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对崇高理想的努力追求。  
  2、理解重要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3、学习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和习惯。  
  4、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2) 学习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和习惯。  
  2、难点: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注字音。  
  充沛(pèi)   睿智(ruì)  贫瘠(jí)  憧憬(chōng jǐng)]  
  蕴藏(yùn)   瞩目(zhǔ) 浩瀚(hàn) 淳美(chún)  
  2、解释下列列词语  
  (1) 精干:精明能干。  
  (2) 充沛:充足而旺盛。  
  (3) 睿智:英明有远见。  
  (4) 贫瘠:(土地)不肥沃。  
  (5) 享誉:在社会上取得名誉。  
  (6) 神采奕奕: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  
  (7) 憧憬:向往。  
  (8) 瞩目:注目。  
  (9) 浩瀚:广大,繁多。  
  (10) 亮丽:美丽而引人注目。  
  (11) 淳美:纯朴美丽。  
  3、阅读课文,在课文中卷点批注。  
  4、就课文不了解之处质疑。  
  二.导语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教授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们来探讨一下他的成功之路。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停顿的长短和感情的把握。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圈点批注,互相质疑。小组不能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3、质疑:袁隆平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怎么产生这种理想的?  
  讨论并归纳:袁隆平大约6岁时一次郊游,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他觉得那一切简直太美丽了,美得他当时就想,将来一定要去学农。  
  4、质疑:袁隆平终生追求的是什么?是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追求?  
  讨论并归纳:当他第一次到了农村,看到了农村的落后和贫瘠,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从那时起,他就把“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5、质疑:袁隆平说:“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请从课文中找出表现袁隆平“痴”的事例,谈谈你对“痴”的理解。讨论并归纳:  
  (1)当他第一次来到农村,看到现实中农村的落后和贫瘠,他没有就此退缩,而是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