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30字。
  《匡超人》教案
  导读提纲:
  1、课前阅读《儒林外史》15-18回(参考材料1),全面了解匡超人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
  2、读出自己的感受;
  3、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匡超人的蜕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突然?
  教学目的:
  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3、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 ,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
  4、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进一步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 ,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难点:
  1、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2、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以范进 、周进等典型的儒林怪事引入正文的学习)
  二、初步了解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参看《立体课堂》及相关的材料)
  三、疏通文意(对照课下注解,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四、谈出阅读小说后的初步感受(内容、形式不拘)
  五、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作者对笔下的匡超人及其其他人物的态度只是批判和抨击吗?阅读课文,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讨论并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征。
  1、讨论一:
  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脱辩解 你的独特感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