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30字。
  杨修之死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课时安排:2
  教学重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 。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三、 处理字词
  四、布置预习题
  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10分钟) 
  1、 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
  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 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
  ①“梦中杀人”;②“簏 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5分钟)
  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鸡肋( )   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   ③数犯曹操三忌( )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 ) ②操因疑修zèn( ) 害曹丕。③延弃弓cao( ) 刀。
  三、完成抢答题(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分钟)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 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 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六、总结(5分钟)(教师完成)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