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000字。古诗词鉴赏分类训练
  四川   黄平科
  一、人物形象鉴赏
  【命题角度1】鉴赏人物形象
  【名题精选】
  【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①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洲等地。②欢:指酒。《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代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①,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②,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晚唐五代十种眉妆中的一种样式;叠,②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形象?是按几个层次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题思路】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分析诗词中的形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弄清刻画形象的基本方法:①通过事件表现。如《木兰诗》。②用环境来烘托,如《江雪》。③运用直接或间接描写(语言、行为、心理、细节等),如《孔雀东南飞》。鉴赏形象,可从三步入手:第一,感知形象;第二,分析形象特点;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注意:可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具体而言,回答这种题(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菩萨蛮》写一个独处深闺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和心情。首二句为主人公起床的情态: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起床,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香艳的脸腮。三、四句写她下床后的活动。“懒起”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与之相应,是理解词的关键。一“懒”一“迟”,极见无情无绪之神情。下片继续写其活动。“照花”二句,于其活动描写中暗寓对镜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面如花,自怜盛年独处。最后二句写其梳妆后穿衣,不直接写穿衣动作,而只点出主人公眼中的衣上的彩绘——金线绣的一双双的鹧鸪。作者选取最具特点的动态和物象,略加勾画,人物形象即呼之欲出。
  [参考答案]
  例1:第二句,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等复杂的情感,耐人寻味。
  例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形象。作者按照妆前、妆中、妆后三个层次来刻画人物形象。
  【附录】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类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 四 桥
  萧立之
  自把孤樽擘蟹斟①,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注】此处暗用晋人毕卓“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的典故。
  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境。
  [参考答案]诗中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潇洒、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轻柔的橹声如人语呢喃,反衬出夜的宁静和幽美,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心境。虽然孤独一人,但无茕茕孑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