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7450字。
黄石市西塞山区初三三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黄石三中 罗威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古诗文部分 现代文部分
(一) (二) (一) (二) (三) (一) (二)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默写填空(4分)
①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③中秋明月映照着浅浅的海峡,遥望台湾,思念亲人,人们不禁吟诵苏轼《水调歌头》中祝福亲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美术兴趣小组到莲花池边写生。带队的林老师告诉同学们:画莲花,不仅要画出莲花的外形,而且要表现出植根于泥、滋养于水的莲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君子本色。(周敦颐《爱莲说》)
2、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10分)
①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shāo( ),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被阳光反射着,一片晶莹,目不遐接。②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 )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③a在阳光下,b积雪正在融化,c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d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e小河的石河沿上,f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 )出来,h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④细细谛( )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密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niǎo niǎo( )回旋上升。
(1)给文中加点字写出拼音。(2分)
参差( )( )渗( )谛(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并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3)第①句中画线处在表意和用词上都有错误,请改正在下边横线上。(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③句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2分)
A.abhdcef B.ahbdcef C.abdcefh D.abhcdef
(5)请扣住原文意思仿第④句画线部分续写一句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共45分)
古诗文部分(15分)
(一)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3—4题(5分)
菊花
元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0分)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
A.华捉而掷去之( )B.又尝同席( )C.宁读如故( )
6、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3分)
又 尝 同 席 读 书 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