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教学设计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版本:
沪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38 KB
评级:
时间:
2008/10/16 10:58:19
下载:
本月:1 总计:75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4520字。《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几处文字的品读理解来学习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并在以小见大的理解过程中,感受蔡先生的人格魅力。并且,理解蔡先生的言行和精神境界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写人的手法,这是本文的一特色;难点在如何感受到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文本分析和教学设想]
本文的目标不是简单地明白叙议结合、以小见大,而是如何以小见大,议论与叙述有何关联。
对文章的理解如下:
本文有两个大的部分组成,一是“春风化雨”,二是“”兼容并包。
第一部分记叙了三件事,以第一件最为简略模糊,非身临其境,无以体会。可暂且放过。
后两件事反映出的蔡先生的人格魅力,欲理解之,有数途径焉。
一是品读作者强调的语言(3-4节),进入当时的场景。
如“没有…没有”,凡七处(其中2处在第5节,此点重复与《世间最美的坟墓》相似)。以见其平实,并见其本色。理解了这一点,则第一件事便可明了,处校长室风范若此,则处过道之中,必然益加蔼然慈祥,不言自明,此谓“不言之教”。
又如“亲切”,凡两处。此对普通一学子的态度。再加以自然流转的语言动作,见其蔼然之外的“办事从容不迫,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
二是品读当时人们的反应(第7节)。
“一进”“呼的一声”“都站了起来”“整齐”“都怀着自发的敬仰之心,不约而同地一起站起来了”。此正人格的感染所致,此处是以结果写原因。
三是品读蔡先生的发言(第7节)。
讲笑话以及谈希望,既见其风趣,又见其诚恳。同时,所谈希望,十分切合“大教育家”的身份,与人格和精神上的“不言之教”形成“实践行为”上的呼应。---------“最大的教育家”是绝对不可以忽视的,这既是作者的评价,也是作者感受后得到的必然的结论。我们感受他的人格,也必然应会得到这样的结论。
四,以上三途径是就文本而言,另有一途径也足以帮助我们体会蔡先生的魅力,就是比较的方法。如与我们平时接触的人物进行比较,尤其是与有地位的人的比较,行为的不同,即是人格精神的不同。这是对文本拓展的部分,可以参考,也可以不采用。但比较的方法确实是很好的方法,蔡先生的人格正是在比较里得到的,也一定可以在比较中使人印象深刻。
“兼容并包”部分必须围绕“大教育家”这个基点。同时又必须记得是在“贞下起元”的大背景下,如此的“兼容并包”更见其伟大的人格。
此一部分比较详尽,可以略读而详评。略读如下:
一是理清“兼容并包”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措施为:①从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开始的为学术而学术,就是不论一个人的政治派别和政治意见,只要他在某一个专业上有贡献,有地位,就请他来开课,担任教师。
②对老、中、青的兼容并包。
二是明白“兼容并包”带来的影响。
①使北大成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在北大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并成为全国这种局面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②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详评如下:
一,蔡先生所处是什么时代,是什么政府。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ppt 沪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