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40字。
《童趣》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
湖南省桂阳县东风中学 刘春华
一、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童趣》,是孩子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如何用好这篇教材?有的认为要重视文言字词的理解,让它起到“初中第一篇文言文”的作用;有的主张让它为“发展想像能力”服务;有的认为这是记童年趣事的,可引发学生回忆童年生活,增加语文学习的亲和力等等。但我却认为尚未抓住其最重要的内核。如果在教学本文过程中,能让学生在体认作者“情趣”的基础上,与作者发生心灵沟通,不仅感动于作者产生情趣的想像“能力”,更感动于作者充盈于生活、生命中的情趣“意识”,让已被课业负担、名次包袱压抑得麻木了的心灵得到激活,积极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情趣,那么,本文将产生它的最大价值:加速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转变与升华。
[教学步骤] (本课设计为一课时)
预设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学会朗读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能整体感知,体会童趣,领悟童心。
教材解读:《童趣》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蚊子、丛草、土砾、癞虾蟆,并把它们想象成美丽又奇特的图景,充分表现了儿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好的内心世界。学好本文,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学生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课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初学文言文,以激趣为主,不机械地文白对译,不搞公式化的分析。
教学方法:朗读法和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海螺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海螺,重点让学生观察海螺的形状、棱角、上面的一些线条。看完之后说说它们像什么。(生答)
你们真会观察。你们看,一个看似普通的海螺,经过仔细的观察,经过丰富的想象,就会发现它的审美价值。这说明,观察和想象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尤其是天真活泼的儿童,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充满想象力的文章——《童趣》。(板书)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1、 朗读竞赛
⑴学生与老师竞赛。课文共四段,分别指一名学生与老师进行朗读竞赛。其他同学当评委,要求从音准、节奏、语气对老师和学生朗读的情况加以说明。
⑵学生评委评价,教师总结强调读好文言文,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音节停顿、语气、语调。
⑶学生齐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