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50字。作文讲评 有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审题指导、写作思路,还有范文展示。
以“读”为题的作文指导
湖南衡东欧阳遇实验中学 李丽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我是一本书,……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认真,要求以“读”为题,可有些同学却自拟题目。
2、没有领会“读”的真正内涵,不知道“读”应该是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品味。而是停留在“读”的浅层,如写如何朗读,如何读课文等。
3、中心不明,内容很散乱,整篇文章不知道要表明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思想:“读”了什么,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内容空洞、不具体,泛泛而谈。把材料的每个方面都写入文章:自然、老师、社会、人生、自己等。“弱水三千,只取其中一瓢饮。”不知道选取一点。
5、入题太慢,废话太多。开篇写一大段毫无意义的话,如照抄材料。
6、抄袭现象严重。有些学生为敷衍老师,全文照抄。
7、 写亲情,没有倾注真情实感,做作的痕迹比较明显。
8、基础不扎实,错别字多,病句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脱节,没有必要的衔接句。
二、写作指导
作文的过程: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要着,审题要从作文的第一个字审到最后一个字,一字不少的审视。要审提示材料、题目和要求。(有的还要审“注意”)
(一) 审提示材料
提示材料语言优美,包含了一定的哲理。第一段话是几个比喻句组成的排比句,点明了读的范围和内容,明确告诉考学生既可以“读” 自然,也可以“读” 社会;既可以“读” 父母,也可以“读”老师;既可以“读” 同学,也可以“读”自我等等。第二段第一句话阐释了什么是“读”,接着是由几个四字句组成的排比段,采用的是递进式的语句展开,阐明了“读”的意义。
(二) 审题目
属于命题作文,作文题目只能以“读”单字为题。这个题目比较直露,比较大众化,很贴近学生实际,同时很宽泛,没有很强的限制性,降低了跑题、偏题的可能性;但由于太宽泛了,又增加了写作难度,容易造成大而空,泛泛而谈。
写作时,切入的角度要小一点,如读青松,读李白,读毛泽东的诗,读秋、读自己,读某某老师、读母亲等等。
写作时,关键是要抓住两点: 一是怎么“读”,为什么要“读”以及在“读”的过程中自己确有哪些收获。这方面的问题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深入思考,写出思想,写出个性。 二是对“读”本身要加以剖析,不宜只停留在一般认识、了解、熟悉的层面,而要突出层层推进的特点,使认识、了解、熟悉的过程显示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深刻性和独特性,从而使人感到你的这种“读”是富有力度和深度的“读”。
(三) 写作思路
读什么——感悟到什么
(四)立意与选材
读自然——感悟自然的生气盎然、乐观进取、奋勇拼搏、团结协作、宽广博大,进而陶冶我们的性情,鼓舞我们的斗志,给予我们精神和力量,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如小草的坚强不屈,莲的出淤泥而不染,雄鹰的奋勇拼搏,蚂蚁的团结协作,大海的宽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