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0字。
《论语》十则
和盛中学
教材分析: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新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我们曾作了调查,学生毕业前,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早已让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而知识的积累有限,各种学习习惯较差,新入学一个月以来,重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文言文的教学学生已初识了《童趣》,初学了文言文的朗读方法,翻译文言文的技巧,课堂上抓住他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尽量采用开放而有效的课堂设计,运用多形式、多策略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快乐体验。教学目标:
1、通过多形式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能熟练背诵全文。
2、通过合作探究、解读各则语录,体验反思,理解运用文中学习的名言警句。
3、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体会课文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能朗读背诵全文。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课文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诵读法,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前准备;1.了解作者,2.难词难句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 趣 导 入 课前说话训练
请说说你自己的眼睛发现和理解的孔子。 课前说话训练,由学生故事中的主人公引出孔子。
通过故事增长见闻,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融洽师生关系
了 解 作 者
多媒体展示:
1、 孔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我国儒家经典著作,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资料共享,合作交流。学生记忆并笔记。 对作者和论语地位的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把握文章主旨。
达成目标3
诵 读 课 文
合 作 探 究 1、学生自读课文,教给读书方法(多媒体展示)。
2、诵读探究,疏通文意(多媒体展示第一则重点词语及译文)。
3、结合书和课下注释疏通2-10则文意(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4、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
5、教师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方法。
2.读、译第一段,
3.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其它文段。
4、小组解疑。
5、全班解疑。 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对古文的语感和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
达成目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