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二模话题作文“名”
钱库高级中学 金镭 (供稿)
欲望之望
方辉国
人是一种极其容易被毁掉的动物,金钱、名誉、权利只要有一滴沾上人的皮肤,扩展开来,滋长开来那都是毁灭性的。
——题记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曾以《马丁• 伊登》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名声、奖金、鲜花、掌声随即将他湮没。而他也在一路欢声笑语不见了成名前的自己,迷失在所谓的“幸福”中,但当有一天他开始察觉,想重新做回自己时,却早已被功利所左右,这正如一座花园在长时间的,都是无可挽回的。最后,他选择了自杀,选择他认为对的路走了上去。
而同样是以《麦田里的守望者》风靡全球的作家塞格林,却在出名之后隐居在深山中,一生只接受了一位中学生的采访,对于“名”他是如此看待的。
翻开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我们同样不难发现古之贤者的风范。
庄子是“持竿不顾”,谢绝了大王的好意,宁愿在大江中做一只摇 着尾巴的乌龟,而不去做樊笼中的小鸟。
在一千九百多年前,东晋著名隐士严子陵在物质名利与精神自由的心灵天秤上,毅然选择了后者,做一个乐乎天地山水之间的过客。他好像是山中的一条游龙,只在山川中游历。正如范仲俺所评价的那样“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庄子是一棵孤独地守望着月亮的树,严子陵犹如他的一树绿阴,在面对“名”的情况下,他们毅然背弃了所有的名利,从而得到了人格独立及精神的自由。
现在,国人们被日益喧嚣的城市所包围,不再有那种心境,泰然面对名、面对利、金钱强奸了人们的意志,人们好像也丧失了抵御诱惑的能力。
不再有一生只走一条道路的游客徐霞客;不再有一生只种草药、尝草药、写草药的医人李时珍;不再有一生只追求学术的文人……人们有太多的目标,没有了那样的从客。
面对“名”梭罗选择了归隐,于是有了用心灵写就的《瓦尔登湖》。
面对“名”更多地人则沉陷下去,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再做一次心灵的选择,选择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没有尘嚣,只有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