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链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独具匠心的构思,结尾的巧妙安排以及铺垫、暗示手法的运用。
2.学习从社会根源和个人因素等多方面进行人物赏析。
3.引导学生尝试创新性思维。
教学重点
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进行人物性格赏析
教学难点
小说人物性格与社会特征及情节发展的关系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以及铺垫、暗示手法的运用。
2.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世界文学史上的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
法——莫泊桑 美——欧•亨利 俄——契诃夫
2. 莫泊桑: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擅长从日常琐事中选材,深掘
主题,以小见大地概括生活。代表作品:《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二.检查预习:
1. 学生复述课文,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项链。
2. 尝试用一句话点评小说或描述你的阅读感受。
要求:选取一个角度,语言通顺流畅。
三.学习内容确定:
1. 巧妙的构思及铺垫手法的运用。
问题:有人认为,作者在结尾讲明项链是假的,过于突兀,不合理,太巧合了,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设计:可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然后推举发言。]
经过讨论交流得出:前面已经有三处伏笔:
1) 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相当大方,没有任何犹豫和叮嘱。
2) 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没有仔细查验。
3) 买项链时,老板“查看了许多帐薄”以后说:“我只卖出了这个盒子”,
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所以,作者在文尾讲明项链是假的看似突兀,却又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