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10字。
《黄河颂》教学设计
涪陵第十中学校 陈雪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3、能正确流利充满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掌握一定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4、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归纳能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能正确流利充满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掌握一定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归纳能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来自农村中小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上课前播放歌曲《保卫黄河》,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2、 上课,提问:听了刚才的歌曲,大家有什么感觉和感想?
3、 教师语言导入:黄河一直以来被我们称作母亲河,黄河也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又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那么,同学们,你们爱黄河吗?你们到过黄河吗?你们对黄河的爱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学过哪些诗词是写黄河的呢?
明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洒》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是啊,黄河总是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在艺术作品中广泛出现,接下来呢我们再听一首歌,同学们又感受一下,你能听出些什么来。(播放〈黄河颂〉
4、 你从这首歌中听到些什么?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呢?
二、 新课
1、 介绍创作背景
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暴敌入侵,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的英勇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这位时代的歌手就是诗人光未然,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光未然的〈〈黄河颂〉〉,也是异常激动,与是二人合作,连续创作六天,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作品〈〈黄河大河唱〉〉。〈〈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刚才我们听到的〈〈保卫黄河〉〉和〈〈黄河颂〉〉就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两章。
2、好了,听了〈〈黄河颂〉〉,此时此刻,我想在坐的各位是否也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那么我们想不想发泄我们心中的激情?那好,我们就带着对黄河的爱,带着诗人的情来朗读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黄河的风采。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然后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你没读懂什么?
3、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 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歌词前面的朗诵词有何作用?明确:朗诵词可以起一种铺垫、提示、总起的作用,它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2) 哪些诗句直接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