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830字。
  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18则
  一、《父爱的高度》阅读设计
  安徽省歙县二中 程鸣 
  父爱的高度
  ○吴宏博
  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带着我便摸黑去赶热闹。
  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你不去?”
  “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我不知怎么搞得,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1.仔细品味“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一句,此中有两个相同的词语,它们在句中各自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意思?
  2. “水漫金山”一词,出自于哪部电影?里面的人物有哪些?(举出主要的人物即可)
  3.文中说“我不知怎么搞得,眼一下子就湿润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作者眼睛湿润的?
  4.作者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的原因是什么?
  5.父亲那“驼下去的脊背”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作者看来那“驼下去的脊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6.“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通过这个简单
  二、《关于狐的一张CD》阅读设计
  安徽省歙县二中 程鸣 江红波  邮编245200 电话0559-3332140  13965527291
  电子信箱 hssx_chengming668@yahoo.com.cn
  关于狐的一张CD
  ○朱成玉
  那么薄的一扇窗子,最微弱的风也能将它吹破。狐微闭双眸,从内心搬出咒语,将它紧紧地罩住,不让一丝风惊吓窗子里睡熟的书生。
  狐轻轻地将书生手中厚厚的诗书扔掉,那是书生用来换取功名的一块块砖。这些砖,铺在通往仕途的路上,这些砖,正在压扁一颗疲惫的灵魂。狐将压在书生心头的砖块拿掉,把自己温热的手送入他的手中。这就够了,书生已经在梦中与她相爱了。幸福就这样乘虚而入,悄悄降临。蹑手蹑脚的,像雾,像懒惰的猫,甚至带不动一丝风,惊不起一粒尘土。
  狐在屋子的周围栽满蜡烛,狐在营造一座天堂。这些,睡熟的书生一无所知。
  狐把雪地上所有的脚印盖住。想让自己迷失,想让自己永不回头。狐知道,在自己的路上,只有激情能熄灭激情,只有伤痛能埋葬伤痛。狐的内心,爱是永恒的方向。
  那样的夜晚,注定要孕育出爱情。天上的月亮为情守夜,地上的狐为爱咯血。柔弱而又坚强的狐,在雪地上很古典地燃烧成不熄的火焰。
  书生醒来了,寻找遗落的诗书。他把诗书握在手里,却再也无心翻阅。他不知道自己已置身天堂,他不知道狐已经住进了他心底的洞穴。
  那么薄的一扇窗子,甚至一瓣雪花都可以将它压垮。狐,再次从内心搬出咒语,温柔地
  三、《孔子,我的老师》阅读设计
  安徽省歙县二中 程鸣 
  孔子,我的老师
  程员
  ①小时去舅舅家,翻出一本舅舅小时读的历史书,抖开,许多古代人物像,一个高个老人,背微驼,脸上一副老爷爷的笑容,双手拱着,还佩着把长剑。孔子,这姓氏有点怪的老人,我记住了。
  ②上初一了,前面的只要家庭出身好,都能上中学,我们那一届偏要考,刚开学,马振扶事件发生了,张铁生出来了,黄帅出来了,接着就是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小学根本没有学过古文,孔子我认识,不就是那个高老头么?可这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一点都不懂,老师偏要叫我上台批孔子,怎么批呢?拿来一张《人民日报》,就从这上面抄。孔子的形象转换成了吹鼓手的嘴脸。我记住了一批儒家的名字,记住了一批法家的名字,也知道了焚书坑儒,但克己复礼什么意思还是不懂。我站在台上,读得煞有介事慷慨激昂。1982年,我在一个铁路小站买了一套长春古籍出版社影印的《论语》。几天后的一个早晨,一个叔爷爷到我家来,他是一个老秀才,参加过国民党,解放后长期顶着一个反革命的帽子。看到桌子上那套书,急切地抽出来,摩挲了半天,突然老泪纵横,近乎哽咽地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