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1道题,约4340个字。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识字、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迁徙xǐ 私塾shú 妯娌zhóuli 不辍chuò劳作
B、荤hūn菜脸颊jiá 蓦地mùdì 销声匿nì迹
C、哽咽gěngyìn 造孽niè 蹒跚pánshān 元勋xūn
D、憧憬chōngjǐng 揶揄yéyú 炫xiàn耀和蔼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狼藉残酷五体投地臭名昭著
B、瞻养恣情相濡以沫坐享其成
C、矜持纯粹直截了当执迷不悟
D、落寞贮藏浑然一体无暇顾及
3.《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其后两题:
其一: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其二:慈母手中的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⑴上述两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分别是和。(1分)
⑵其二是活用两句古诗而来,这两句古诗是(1分)
⑶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是: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4、李明进入初中后被选为学校小通讯员,要写一篇关于老师如何平等看待学生,因材施教的报道,她决定先找自己的班主任。下课后她对赵老师说:"赵老师,我准备今天下午去采访你,你准备一下吧。"
(1)李明这样说话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2分)
(2)请你代李明向赵老师提出一个有关的问题。(2分)
二、阅读理解:
(一) 母亲•儿子
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她正患病在床,临走前他娘将他唤到床前摸了又摸,然后满仓一步三回头地当兵去了。
满仓出事那晚,风很大,地上有水洼的地方结着薄薄的冰。满仓是在抢修线路时,水泥柱突然倒塌,压在他身上。在抬往连队的路上,满仓示意班长凑过头来,丝丝缕缕地说道:"不要让我娘晓得,不然她会受不了的。"说罢头一歪,去了。
满仓去后不久,连队掀起了学习满仓字体的热潮。满仓档案上填的是初中毕业。其实初中就上过一年。兵们投入地练着满仓的字。满仓家里有哪些人,有几亩地,有几头猎,兵们了解得很清楚,一封封信飞向那个小山旮旯里,信首都称娘。
满仓娘收到每一封信都欢天喜地的,请人念完后还要摸一摸,好像那就是满仓的脸。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不能在屋里哭。全村人都知道满仓其实已经永远回来了。就在村口东山坡上,满仓是他们指导员和政治部组织科一位干事装在一个小匣子里带回来的,这些只瞒住了一个人,满仓娘。
过年前,满仓说要回来看娘。过年的气氛很浓了,空气散发着炮仗的火药香味儿,满仓又来信说,有任务,回不来了,同时寄回了一张照片,还有些药物、营养品。其实那照片,只是个和满仓穿一样衣服的兵。满仓娘把照片贴在胸口,直唤满儿。
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没有回来。满仓娘收到好多好多的信、药物、营养品,还有76张照片。满仓生前的连队那时正有76个兵。
满仓已是超期服役了。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黄昏时,醒过来了,她把满仓的姐姐唤到床前吩咐:"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万不要让他晓得,他会伤心的,影响他做事……"说完,满仓娘干枯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一叠厚厚的、盖着红色三角邮戳的信,忽然停住不动了。
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哭开了。
5、小说的主人公是。 (2分)
6、小说中最为奇特但又真实可信的情节应是哪个情节?它为什么奇特又真实可信?(3分)
7、"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表现了人物一种 的情感。(3分)
8、"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哭开了"形象地表现出战士们的感情。(3分)
9、文中写了两个"谎言",你认为哪个"谎言"更感人?(3分)
10、若将结尾换成"母亲知道儿子去世,却装作不知,故意让人骗"或者"别人以为老母亲受不了,但事实正相反"之类的情节,你认为换得好不好,为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