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60个字。
2008年中考作文阅卷反思
2008年南京市中考作文仍然是命题作文,要求考生以“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审题难度不大,适合考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写出自己独特的有个性的认识和思考。
但当我们在为今年的作文命题叫好,为某些考场佳作啧啧赞许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注意考场作文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
一.存在问题
(一)目中无“题”,审题、扣题意识不强
考场作文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试题有限制条件,阅卷有时间要求。这就要求考生掌握一些点题的方法,“明明白白我的心”,要利用开头、结尾、段首等这些关键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出来”,让阅卷者能清楚看到。阅卷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通篇不着一“寻”字,让阅卷老师如处雾中。更多考生则是在文章开头和结尾象征性地扣了一下题目,中间却对题目避而不谈或直接偏离题目,“王顾左右而言他”。如下面这一段: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诗仙李白的名言。他曾经多次被贬,但他仍然对生活怀有信心,仍然笑对生活中的一切失败和痛苦。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所写,他自己虽遭受贬谪,但仍然保持一颗为国为民之心,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自己的微薄力量报效祖国。
文章开头说作者决定到古代名人身上寻“情”,但在具体叙述过程中,没能紧紧扣住“寻”这个题目,而是自说自话,盲目引用名人事迹,把原题“寻情”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其实,审题能力强弱直接体现考生作文水平高低,扣题行文则是高分作文一个既“普通”又重要的特点。
(二)选材不当,思想认识不高
阅卷中,笔者发现大量的选材低幼化倾向,所记故事还停留在“儿时与伙伴捉迷藏”、“幼儿园时代的趣事”、“在草地里寻找蚯蚓”等等,语言“奶味”,材料低幼,故事编得像小学生,立意缺乏深刻的内涵。思想认识水平与初三学生的生理年龄极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