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小题,约7260字。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  魏  平  复核人:刘希贤    2008年10月15日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炽热  不啻  鞭笞  摧山坼地      B.伫立  黜免  处世  怵目惊心
  C.缱绻  遣返  谴责  黔驴技穷      D.邂逅  猥亵  解数  沆瀣一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追溯      风烛残年      目不遐接      万类霜天竟自由
  B.悠闲      无可置喙      相辅相承      寥阔江天万里霜
  C.宣泄      大材小用      宛然可见      自古逢秋悲寂寥 
  D.风致      闲情逸志      洗尽尘滓      落霞与孤鹜齐飞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全团官兵闻令而动,根据抢险预案,不到10分钟就全副武装      完毕。
  ②哈尔滨公安局特警支队      公安系统“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最高奖励。
  ③国务院作出部署,对“三鹿”立即      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级响应。
  ④演员能用一两个极      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A.集结   荣膺   启动   洗练        B.集合   荣获   启用   简练
  C.集结   荣获   启动   简练        D.集合   荣膺   启用   洗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重新出现在大众眼前的4款经典小汽车,改弦更张,经过设计者的修饰,再次成为一种流行。
  B.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C.翻译家许孟雄教授能不假思索地写下流畅纯正的英文,一蹴而就,文不加点,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D.由于互联网1.0时代,网民知识面不宽,上网依赖性强,于是,一批网址导航网站应运而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形象的核心,是为风和土地、河流和黎明不懈地歌唱,死后连羽毛也奉献给土地的一只多情鸟。
  B.诗人写出来的是不堪重负的老马,而诗人心中要说的是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坚忍毅力的赞美。
  C.正是这种了解自己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去做什么的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D.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恢复故态而不彻底变革是无济于事的原因造成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
  6.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哲诗”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诗哲”则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
  B.作者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史哲的“互涵互动”,“互涵”指彼此促进,“互动”指彼此渗透。
  C.“史著文学化”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哲学诗意化”,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
  D.“诗意的沉思”指庄子的文章漾溢着诗情;“沉思的诗意”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