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9720字。长郡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果脯fǔ 鸡脯pǔ 逋慢 bū 惊魂甫定fǔ B 洎及 jì 霰雪xiàn 谂知rěn 命途多舛(chuǎn) C 熨帖yù 金锞子luǒ 神祗qí 北邙乡女máng D 殷红yān 干细胞gàn 靓妆liàng 踽踽而行jǔ 2.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炼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慨,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B 当我们渺小的心智和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祗时,我们往往被庄子拔弄得手足无措,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C 通过这些稀疏飘零的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离人的叹息,看见他们飘渺的思绪,想起他们的落泊。 D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十分小心的拗开了,像吃一幅中药似的慢慢吞下。华大妈候他吃下去,才轻轻给他盖上满副补丁的夹被。 3、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宋代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重复性手法运用很突出,这种背景与主题间的强烈对比正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B 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一个大家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C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突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这样想着,以致忘记了白日的烦忧,暂去寻觅那片刻的宁静。 D 丁是丁,卯是卯。事情已经成为定局,我们还沉浸在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的悲痛之中也无益了。不如化悲痛为力量,奋然前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庄子词章之美,来源于思想自由。他追求的是自由无碍,自然无待的人生境界。现实的不能自主的被动人生,也被庄子所厌弃。 B 再创造活动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受到鼓励的。这种想象活动可以使欣赏者自己在想象中创造出与自己有关的动人的画面来。 C 通过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的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上天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了死亡是伟大的自由这一事实。 D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朝代、一个政权兴盛的根本因素,秦王朝到灭亡都没悟懂这个真理。 5、下列句子的排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 ③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④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⑤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 ⑥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 A ⑥①②④③⑤ B ③⑤⑥①②④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③②④⑤⑥① 二、社会论述性文章的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