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290个字。
  综合性学习(14000字)
  知能扫描:
  综合对近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虽然各地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但卷面构成中,《综合性学习》板块的题量和分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命题方式则更注重语文学科中知识的综合性,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分析要求,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别涉及到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失误剖析:
  例1思考粗疏,答题片面。
  失误1、(2006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课改区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我的概括:
  (2)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洋节在中国流行或中国的节日魅力无限
  我的理由:
  失误剖析:这是一道材料探究题,解答此类题,审读材料是前提。第(1)小题是概括信息题,要将两则材料中的共性提炼出来。实际答题中易出现片面答题的现象。如:洋节在中国流行或中国的节日魅力无限等,不能两则材料中的说法统一起来。
  第(2)小题是发表看法题,答案具有多元化,只要看法积极健康,针对性强,中心明确,语言得体连贯,并富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即可。答题时容易出现只判断不作分析或分析不充分的现象。
  矫正:(1)洋节在中国风行,成为时尚,但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意近即可) (2)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应该摒弃。我们不可沉醉于过洋节,应该大力弘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不应该在多元文化的大潮中丢失了自我。示例二:应该保留,我们主张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过自己的节日,但我们也应该接纳、包容西方文化,这样才有利于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例2、积累不足,迁移失当
  失误1、2005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6年纪念日。世界各地举行了空前的"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一定感受到这位圣人不朽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请根据你的了解,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与孔子相关的一个故事:
  2.写出与孔子言行论著链接的一个成语:
  3.下面是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一副对联,请为它对出下联。
  上联:先师功德垂青史
  下联:
  4.写出你对孔子某一名言的思考:
  剖析:这是一道侧重于考查学生知识底蕴的试题,既注重了联系课内知识《两小儿辩日》,又适当引申课外,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1、2两题的易错处在于学生没有适当的知识积累。第3题容易失误的地方则在于:1、缺乏对联的相关知识,所给答案不够对仗工整。如答成“孔子思想常在心”等错误答案。2、缺乏积累,找不到合适的语词。第4题对于孔子名言的思考侧重于阐述其名言中蕴涵的哲理。可从文中,亦可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自由发挥。
  矫正:1.“周游列国”或“杏坛讲学”。2.“温故知新”或“不耻下问”。3.示例:儒学精华照五洲。4.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例3、指向单一,思维拘谨。
  失误1、(2006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依照范例,从下面提供的形近字中,选择两组,发挥想象,分别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句子中要尽量包含提供的两个字。
  范例:“师”与“帅”
  例一:教师的身份和作用如同元帅一样重要,只是戴着礼帽,多了一些文质彬彬的儒稚气质。
  例二:教师就如同元帅一样,在课堂上应该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让学生冲锋陷阵、攻城略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