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7100字。综合检测(二)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济宁一中  王夏
  第Ⅰ卷(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弹tán     弹劾 弹词 弹道 弹冠相庆
  B.模mó     模拟 楷模 模样 模棱两可
  C.称chēng 称谓 称羡 称雄 无足称道
  D.累lěi  积累 牵累 累赘 危如累卵
 C(A项中“弹道”指弹头射出后所经过的路线,“弹”读dàn;B项中“模样”的“模”读mú;D项中“累赘”的“累”读léi。)
  2.选出错别字最少的一项(   )
  A.沧海一栗   感人肺俯    趋炎附势   粉墨登场
  B.梦寐以求   怨天犹人    深居减出   进退维谷
  C.巧夺天功   分廷抗礼    五体头地   因噎废食
  D.胆大妄为   气冲宵汉    天方夜谭   为富不仁
  D(A项有两个错别字“栗”应为“粟”,“俯”应为“腑”;B项有两个错别字“犹”应为“尤”,“减”应为“简”;C项有三个错别字“功”应为“工”,“廷”应为“庭”,“头”应为“投”;D项只有一个错别字“宵”应为“霄”。)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组是(     )
  A.舆论界推崇“他仅用一张照片就展示了人性的倾覆或整个非洲大陆的悲剧”。
  B.“昆仑者,天象之大也”,昆仑怎么也容纳不了的黄河,正从我身边经过……
  C.从科学的观点看,宇宙雕像代表了人类宇宙观的进步——从地心到日心,再到如这座雕像那样将银河系置于天球中心。
  D.这片木牍上写着“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的篆文,经专家考证,是中国最早的乘法口诀表。
  D(引号内的内容是作“篆文”的定语,省略号前的顿号不需要。)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      ,终至孤单。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
  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执行      ,亟需加以规范。
  ③朋友是一把伞,        不能遏制狂风恶浪,     也能撑起一方晴空,让你备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疏离    权限    虽然/但          B.疏离    权利    即使/可
  C.疏远    权利    虽然/但          D.疏远    权限    即使/可
  A (“疏离”比“疏远”程度更甚,与后面的“孤单“相照应。“权限”指职权范围,“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根据语境和搭配,应选“权限”。“虽然”表示转折,“即使”表示假设让步,根据语境,应为转折关系,且“即使”一般不与“可”搭配。)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的题目,这种喧宾夺主的作法不可取。
  B.凡是具有丰富而又健康的情绪和情感的人,必然表现得生气勃勃、兴致盎然;反之,凡是缺乏丰富而健康的情绪和情感的人,必然表现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
  C.人们研究一些问题,有时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往往百思不得其解;但有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的灵感。
  D.两次攀登世界最高峰的失败没有使他灰心,经过三年的精心准备,他终于功败垂成,于今年夏天攀登成功。
  B(A项“基础”与“高难题目”不是主宾关系,“喧宾夺主”用错了,可改为“本末倒置”。C项“问题”与“茅塞顿开”主谓搭配不当,可改为“迎刃而解”。D项成语意思理解错了,用反了,可以改为“成功了”。)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并且从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率真而又自然。
  B.不知是曾几何时,报纸书刊杂志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缅怀往事的文章,慨叹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C.市委采取有力措施,纠正了群众揭发某些单位违反财会制度的错误作法。
  D.课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
  A(B项“书刊杂志”重复。C项“错误做法”的定语有歧义。D项句式杂糅, 改为“……是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让其在激烈的……”。)
  二、(12分)
  阅读下文,回答7-10题。(每小题3分)
  科学家曾这样想象: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反原子则可构成反物质。倘若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就会爆炸成光辐射。这一“反物质假说”,在21世纪将逐步变成现实。2002年9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的39位科学家通力合作,在受控条件下成功制造了约5万个反氢原子。科学家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正电子,这使他们更相信所有粒子都有其反粒子,从而更有信心揭开反物质之谜。
 世界公认的宇宙诞生理论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从140亿年前一个“极小的点”爆炸而来的,在那个点之外,“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大爆炸产生了大量的正能量和负能量,而总能量仍然为零。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大量的能量亦应转化为正物质和反物质。这是反物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但要想在反物质乃至宇宙诞生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还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求更新的科学思想作指导。
 140亿年前宇宙诞生时产生了大体相等的物质与反物质。这些反物质在哪里?宇宙存在着由反物质组成的星系,是一种解释;宇宙诞生产生的物质多于反物质,二者相互湮灭后,剩余的物质构成了现在之宇宙,是另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