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20个字。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的写法。
  2.反复朗读,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体会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感受形象,体会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文写法上的精巧构思,品味其情景交融的写法。
  2.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感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回忆咏春的有关诗词。
  (开发学生资源。)
  孟浩然《春晓》、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教师小结:古诗词中描绘春天的诗词将春天的鸟、雨、山、水、树等景物刻画得明丽清新。诵读这些诗词,能唤起我们对春天许多的美好回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睛,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的。
  二、初步感知,学会诵读
  1.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介绍作家作品。(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补充: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作者的民族气节。
  2.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节奏,把握感情。
  课件展示应掌握的字词:
  蓑(suō )涨(zhǎng )酝(yùn)酿(niàng)应(yìng)和(hè)薄(báo)烟黄晕(yùn)作迷藏(cáng)
  欣欣然朗润嘹亮呼朋引伴卖弄宛转烘托
  舒活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
  要求学生将生字齐读两遍,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字词,并将拼音标注在课文里,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
  3.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环节可安排为轻声——读顺——熟读——放声朗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示范性指导诵读开头部分,目的在教给学生方法。)
  学生吟诵—→说出感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读“盼望着,盼望着”,语气要逐渐加强,语速加快。“来了”、“近了”要重音。
  4.学生尝试诵读。
  先齐读,再配乐指名读。
  (教师评价学生的诵读,指出要读出盼望、欣喜、歌颂、赞美之情。)
  三、诵读中尝试鉴赏
  1.在诵读基础上梳理全文内容。
  (1)用一句话说出对文章的最初印象。
  (2)文中具体描绘了那几幅春景图?
  (3)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师生交流。)
  2.教师讲读示范第1段。
  (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
  “盼望着,盼望着”,表达了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近了”准确表达出春天还没有到来,照应“盼”字。“着”、“了”两个词尾给人以亲切、柔和的感觉,“了”字充满了喜悦。
  安排活动:学生分组品味绘春中的五幅美景,或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进行品评。(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总结:本文的草、花、风、雨、人各有特色,要学会在读中赏,赏中读。读赏结合,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