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10字。
常见易混实词辨析表
1、必须/必需:前者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者动词,作谓语,还可作定语。
2、颁布/公布:前者内容常是法令等;后者内容常是方案、名单、帐目、成绩、数字等。
3、辨别/鉴别:前者指分辨、区别;后者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4、度过/渡过:前者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后者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
5、遏止/遏制:前者着重于“止”,通常用于战争、进攻、暴动等;后者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常带宾语。
6、妨碍/妨害:前者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后者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
7、法制/法治:前者法律制度;后者指根据法律制度治理国家。
8、考查/考察:前者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对象通常是人们的行为;后者指通过观察、调查来研究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对象通常是客观事物,如山川、地质、工程等,有时是人,如干部等
9、截止/截至:前者指(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者截止到(某个时候)。
10、学历/学力:前者指学习的经历,指在哪所学校毕业;后者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11、爱好/嗜好:爱好多用于好的方面;嗜好多用于不好的方面。
12、不免/难免: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
13、窜改/篡改:前者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文章、古书等;后者的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尤其强调用作假的手段改动。
14、淡薄/淡泊:前者有四种用法,一指云、雾等密度小;二指味道不浓:三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四指印象不深;后者指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15、而后/尔后:“而”是连词,“而后”是“以后,然后”的意思,用在两种动作行为之间,表示后一种动作行为在前一动作行为之后发生,如:确有把握而后再动手;“尔”是代词,有“这,那,这样,那样”之义,用以指代前面说过的事物,“尔后”指“从此以后”。
16、反映/反应:反映主要有两种用法,一表现客观事物的实质,二把情况告诉有关的人或部门;反应的用法也有两种,一指人或物针对某种影响而产生相应的活动,二指化学反应。
17、分辨/分辩:前者是辨别、区分,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上区别;后者是辩白、辩解,指用言辞论证以说服别人。
18、工夫/功夫:前者有两种用法,一是指时间,如“学雕刻很费工夫”,二指在某些方言里;后者也具备这两种用法,此外后者还可以指本领、造诣,还可指武功,后两种用法时不可互换。
19、国是/国事:前者指国家大事、国策,它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多用于书面语中;后者指国家大事、政事,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情,它的使用范围要广一些,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常用,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如:国事访问。
20、会合/汇合:二者都表示聚集,但“会合”含有相见、见面的意思;“汇合”多指水流的聚集。
21、权利/权力:前者指公民贪污享受的,跟“义务”相对;后者一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22、侦察/侦查:前者用于军事,指为了弄清敌情、地形等而进行活动;后者用于公安机关,指为了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而进行的调查。
23、启用/起用:前者指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后者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
24、向往/想往:前者指希望得到或达到,后常跟名词或名词短语;后者指希望,后常跟动词短语。
25、消失/消逝:前者侧重于事物现象的不再存在,在变化中历时较短;后者侧重于过去了或不见了,常用于时间的过程。
26、熟悉/熟习:前者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含义较广,对象是个体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后者指了解得深透而熟练、习用,对象常是技艺、语言、知识等,如“他熟习果树栽培枝术”。
27、中止/终止:前者指做事中途停止;后者指结束、停止。
28、形迹/行迹:前者指举止和神色;后者指行动的踪迹。
29、处世/处事:前者泛指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处理事务。
30、沟通/勾通:前者指互相通连,中性词;后者指暗中勾结,贬义词。
31、领会/领略:前者着重指理解、体会较抽象的事物,如精神、意思、意图等;后者着重指体验或尝试较具体的事物,如“领略庐山美丽的风光”。
32、履行/实行:前者的对象常是条约、合同、义务、手续、职责等;后者的对象是计划、路线、决议、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