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句专集
方法指导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从作品中衍生出了许多名言警句,既有脍炙人口的格言,雅俗共赏的歇后语,通俗易懂的俗语,又有传诵千古的成语,富有哲理的名言。这些名言警句频繁地见之于文学作品中,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为丰富文化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虽然高考中断了几年对它的考查,但是它在丰富语言,活跃文化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高考又恢复了对它的考查。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离记课本中没有出现但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还要注意收集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
名句名篇是 2004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今年名句名篇默写的备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高考大纲目标
1、名句的背诵,主要是针对高中新大纲教材而言的,涉及的内容有:
① 提示人生哲理;② 反映生活真谛;③ 描摹人物情貌;④ 表现事物真相。
2、“常见”的含义是指考查内容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考生在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常会遇到的,应以新教材背诵内容为主要考查方面。
二、把握趋势,回归教材
考生复习名句名篇,首先要把握住命题趋势。从 1991 年至 1999 年共考查了 34 个名句,课外选了 23 句,课内选了 11 句(包括小学、初中、高中课本中出现的)。这个阶段的考试以课外名句为考查重点,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2002 年全国高考名句名篇题涉及到白居易的《琵琶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荀子的《劝学》,全部出自中学教材。2002 年北京、天津考查的名句名篇也全部出自中学教材。2003年全国高考试卷一题出自《论语》,二题出自教材。这说明名句名篇的考查范围已既要抓课内,又要抓课外,这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在 2003 年高考《语文复习建议》中指出:“名句名篇的默写首先要能默写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在此基础上能够背一些课外的,但常见常用的名句则更好。”(2003 年 1 月 18 日《中国教育报》)因此,高考名句名篇的复习要回归教材,背诵篇目应该特别关注。
三、辨明特征,突出重点。
考生要辨明名句名篇的特征,这样才能突出复习的重点。高考考查的名句(篇)有以下特征:
(1)富有哲理,启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