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
2、 训练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其自身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 培养诗歌朗诵能力。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意象丰富,虚实结合,且气势雄浑,适合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朗诵能力;
教学对象是派位招收的七年级新生,学生层次不同但思维活跃;而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还有待大力提高。
教学方法方面,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以上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音乐、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以评析学生按诗歌内容的绘画作品为课堂主体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等目标。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准备参考书和工具书,学习小组合作了解背景知识并疏通诗意;课前三分钟欣赏民乐合奏《大浪淘沙》;
2、 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每人绘制《观沧海》图,要求画面尽可能符合诗歌内容且越详细准确越好;
3、各小组推荐优秀绘画作品,师生一起点评。评比标准:画面符合诗歌内容,作到详细准确。
注意一些需学生理解的词语:澹澹 竦峙 萧瑟 星汉等,评比绘画作品内容是否准确无误时引导学生谈出词语意义,借评画而疏通诗文。
注意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