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3道题,约5400个字。
  桂林市宝贤中学2008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教师欧云兰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用蓝、黑色墨水钢笔或蓝、黑色笔芯水性笔答题。
  3、所有的题目请在规定的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4、本试卷共6页,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作文纸分开交回。
  卷首语: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丹桂飘香的日子里,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宝贤中学,弹指一挥间,一个多月的语文学习就结束了。学习中我们认识到除了读有字的书,还应该读生活这部无字的大“书”。今天,面对这张试卷,我们满怀信心:认真地审题,从容地书写,深情地倾吐心声。相信成功一定把握在我们手中。
  一、基础知识检测站(共20分)
  1. 德国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请你将冰心《忆读书》中总结自己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的九个字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内,标点要占格。(2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戏谑(xuè)伶仃(líng)     乳臭未干(xiù  )   苦心孤诣(yì )
  B、潜力(qiǎn)里弄(lòng)怨天由人(yóu)猝不及防(cù)
  C、坠落(duò)陶冶(yě)人情事故(shì)曲高和寡(hè)
  D、冗长(yóng)燕山(yàn)煞费苦心(sà)言简意该(gāi)
  3.选出文学常识说法全对的一项()(2分)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柳州风骨,长吉清才”中的柳州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李清照也是唐代著名女词人。
  B.儿童惊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为“美国文坛巨匠”、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之一的小仲马,《茶花女》是法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
  C.《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作者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论语》是道家经典之一,《论语》的“论”字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李商隐和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他每周都给报纸写一首新颖的“诗”,表达他的最新感受。
  (其中的引号表示讽刺。)
  B、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本句所用修辞为排比。)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本句所用修辞为对比。)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化用典故使情感表达显得委婉含蓄,取得曲径通幽的效果。)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我听得特别有滋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悦耳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1)根据材料信息,在书名号处填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_》请你写出“豪杰三结义”中的“三豪杰”之一___________。(2分)
  (2)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___________。(1分)
  (3)划横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应改为:。(1分)
  6.默写填空。(每空1分,漏写、错写、多写,该小题不得分)(8分)(1),可以为师矣。
  (2),思而不学则殆。
  (3)万里赴戎机,。
  (4)“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5)少小离家老大回,。
  (6)沉舟侧畔千帆过,。
  (7)何当共剪西窗烛,。
  (8)扬子江头杨柳春,。
  (9)请你写出《论语》中的两个成语:、。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7~8题。(4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这是一首五言,作者王勃与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在文学史上被称为“”。(2分)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这是一首赠别诗,与一般悲凉缠绵的送别诗迥然不同的是,它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全诗情调高昂,使人心胸开阔,一扫离情别绪,气象开阔。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暗示了朋友间恋恋不舍的深情厚谊。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对友人进行劝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C.颈联进一步宽慰友人,虽然天各一方,只要朋友知心,保持着真挚的友情,就好像近在咫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千古名句。
  D.尾联写自己与好友离别之际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反而劝慰友人不要作儿女之态,语壮而情深,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