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20字。
引导学生走出例证的误区
人常说:“摆事实,讲道理”,二者是密切联系的。讲道理就是事理论证,摆事实就是事例论证。事例论证是配合辅助事理论证,通过列举事例证明所阐述事理的正确与成立。能更有力的论证论点。选取事例是否恰当,运用事例是否科学完美,直接影响事理论证的效果。可是许多学生往往在事例的选取与运用上出现种种毛病,导致文章论证说理上的缺憾。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事例论证的误区,是研究提高写议论文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将例证病状一一列举剖析如下:
一、例证狭隘。是指所列举的事例狭窄片面,只局限在个人学习和生活的狭小范围内选取事例,思路打不开。毫无典型意义,怎么能有力地证明事理呢?究其原因,一是知识面狭窄,二是不善于回顾知识库存。
如何改变例证贫乏、思路展不开的状况?首先要开放思路,对所学过的文理知识迅速地全方位的回顾,瞬间查找所掌握的知识库存:①可从大自然中选取蕴涵一定事理的事物或现象为例,②可用古今名人经典哲理论断取例,③可从历史古籍、文学作品、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政治与理科课本记载中,选取著名人物与显赫事件为例。只要迅速回顾查找自己的知识库存,就能迅速选择符合所论证事理的典型例子,这样就不至于执笔苦思冥想,搜肠刮肚无例可写了。其次就是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只有“满库璀璨”,才能“任取皆珍”。只有做到“厚积”,方能随意“薄发”。再则,用辨证观点观察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感悟生活,事例论证才有深度。总之,只有选取典型的材料,才能取得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论证效果。
二、例证舍近求远。
有的学生写议论举例本来可以列举社会现实或近代较典型的例子,却放弃不写,而列举那些年代遥远,无法考证的历史例子,令人难以置信,自然减弱论证力度。
如:“这种豪奢之风,是败家亡身的根源。东晋石崇以奢侈淫靡夸耀于人,终于败家亡身于东市;北魏时鲜卑族的两大富豪,一个叫元雍,一个叫元琛,他们比富竞奢,过着肉山酒海的生活,连喂马的槽子都是银子做的,最终也难免破败的下场……
现实中生活奢靡腐化堕落的例子是举不胜举,事例鲜活,现实性强,难道不比不被常人所知的古代的例子强多了吗?
古代的事例不是不可列举,只是要分清主次。如若要论证“节俭”方面的论题,可举王安石清廉处世,范仲庵富贵不奢,司马光训子节俭……还可重点列举爱因斯坦生活简朴,周恩来用粗布被褥、方志敏的清贫洁白,士光敏的简陋木屋,以古例为辅今例为主,论证将更有说服力。
三、例证虚幻无据
如:“……夸父为救民于酷热,拚命追赶太阳,矢志不渝,道渴而死;愚公为了使路途畅通,坚定不移地移山不止;孙悟空为保护师傅而西天取经,历经艰险。而我们中学生为了理想,为了未来,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苦不能吃呢?……
例证就是摆事实。所举事例必须真实、具体、可靠。神话传说都是虚幻无据的,以及道听途说的故事,都不能做事例论据,否则,会给事理论证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