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130个字。
新考点剖析与阅读新题型全解
现代文阅读十大能力
一、 基础辨识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内容就在“基础辨识能力”的覆盖面之内。这一能力的内涵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基本文体的辨识。能够区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能够区别一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体裁。
2、 表达方式的辨识。能在阅读中感受并区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还有一般修辞方法的辨识。
3、 基本结构的辨识。能迅速区别文章的横式结构或竖式结构,辨识文章的总分总、总分、分总式等基本的结构模式,能抓住语言标志判断不同文体的写作顺序,能辨识说明文、议论文语段的中心句、总说句或总结句。
4、 基本写法的辨识。能迅速地区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能准确地区别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等等。
如何提高“基础辨识能力”呢?首先是要把握一些背景知识:(1)文章体裁方面的知识(2)不同文体的文章要素的知识(3)文章与文段结构的知识(4)文章顺序的知识(5)表达方式的知识(6)与文体特点有关的表现手法的知识。其次是要针对性地进行答题训练。一般来讲,与这种能力有关的考题会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浅层次的,其答题的要求就是辨识。如“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认证方法。本段属道理论据的句子是――――,属事实论据的句子是————。另一种是深层次的,不仅要求辨识,还要求在此基础上或分析表达作用,或讲述答题的理由。如“选文中用到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任选用其中的一种,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它的作用。”这一类题较为普遍,应重点训练。
二、 基本分析能力
所谓分析能力,从内容看,包括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思路的能力,对文章、文段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划分的能力,如分析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析文中某个部分的层次,抓住文中的语言标志分析文章的结构等。从层次上看,包括对文章整体的揣摩,对局部的把握,对句子及词语的体味等。其实大部分试题都离不开“分析”。试题中的“分析”的主要形式有:(1)分析句子的含义或弦外之音,(2)概括归纳材料的含义(3)分析文章观点的支撑点或矛盾点。
如何解答分析类试题试题呢?
1、 直接判断,即通过分析,鲜明、客观地表明自己的看法,不作说明描述,其分析的过程蕴含在结论中。
2、 直接揭示即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有理有据,支撑有力。
3、 直接列举,即通过问题要求,尽可能地列举所知晓的事例、现象等,以此来支撑观点。
4、 比较替换,即用别的说法来替换现有的说法,正误优劣,自见分晓。
三、 整体把握能力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从文章的整体上着眼,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主体部分的大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理解文章的寓意,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