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属于活动课。14张,课件制作精致,思想深刻,情感真挚。并附有详细教案及歌曲。
《我的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体验亲情,感悟亲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课前:播放歌曲《妈妈的吻》和亲子图片
一. 导入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西方人的“mother”这六个字母里面,包含着特别的意思:
• M (many):妈妈给了我们很多很多 ;
• O (old):妈妈总为我们操心,白发已爬上了头 ;
• T (tears):妈妈为我们流过不少泪 ;
• H (heart):妈妈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
• E (eyes):妈妈注视我们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
• R (right):妈妈从不欺骗我们,总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二. 思考探究
作者在文中写道:“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
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影响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呢?
探究一: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请同学们通过具体事例概括出母亲的形象)
① 勤劳诚实,做事总是那么仔细认真
② 热情好客
3. 爱子情深
4. 乐于助人,总不怕吃亏
5. 有着软而硬的性格,善良而又坚强
探究二:在爱子情深这个部分,老舍用了一种重要手法来刻画,这种手法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细微的动作、语言描写。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细节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例: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语文活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