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50字。
  创新的中考语文概括题归纳_余映潮
  版主开言:“概括”是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一,也是阅读能力考查的最基本的“考点”之一。在平时的练习设计或者中考试题中,很难找到没有概括题的试卷。概括题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首先,它是对考生现有语文能力最实在也是最简明的考查——不仅考语言,还考思维;其次,概括能力对于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最负盛名的清代乾嘉学术就有这么一个治学原则:“最喜罗列事项的同类者,为比较的研究,而求得其公则。”(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其实,“求得其公则”说白了就是归纳概括。正因为概括如此重要,因此,本期我们特邀湖北荆州市教研室的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从概括题中选取一些富有创意的新颖题型进行品评,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备考建议。请各位同学仔细品读体会,相信定能获益良多。
  创新的中考语文概括题(上)
  阅读中的“概括”,其基本含义是,用准确、简洁、不失原意的语言精要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从中考研究的角度看,“概括题”出现的地方通常是:第一,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此时的概括题往往以单个的题或者作为综合性学习内容中的一个题出现;第二,选文阅读部分,此时的概括题组合在其它角度的阅读题之中。
  中考命题时对题型进行创新是一个常规,概括题也不例外。如,单个的独立存在的概括题,原来最基础最直接的设计就是“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意思”,后来发展为“提取下段文字中的主要信息”,再变化为“给下面这段文字拟一个标题”等。或者在出题的技巧上做文章,提出一点新要求,如将题干变化为“给下段文字补写一个中心句”、“用对联的形式概括下段文字的意思”等等。
  近年来,为了创新或者“创意”,各地中考命题人仍在不断地发展着概括题的设计技巧。创新的中考语文概括题以其更加灵动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不论是材料的组合变化,还是设题角度的新颖实用,都给我们提供了借鉴、研究、欣赏的优美范例。
  有一种无材料的“背景式概说题”就很有意思。
  此类题不提供任何阅读材料(有时候给一点答题的“引子”),却要求考生用概说的方式回答题目中所规定的内容。答题的材料存在于考生的知识积累或者阅读积累之中,考生必须依靠这种积累才能答题。这种题目一般用于课外名著阅读,一方面考查学生是否读过有关名著,一方面检测考生的表达水平。
  如2008年徐州中考试题:名著阅读
  A 
  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1)文段中A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2)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他的另一个故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