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950字。屯溪一中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每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佳宾嘉言懿行       折中莫衷一是       羁縻望风披靡
  B.就座坐壁上观       模仿摩肩接踵       联结流连忘返
  C.颔首憾天动地       复辟敝帚自珍       弹劾荷枪实弹  
  D.巷道沆瀣一气       般配班门弄斧       讣告名不副实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舒婷的诗具有         的情味和优美的意境。
  (2)许多有识之士不无担忧地指出,近些年来,浮躁风气和投机心理正在
  着学术界。
  (3)散文,就象这山谷的岩滴,道旁的野花,引人从一个极小、极细的平凡住所,走进一个丰富而         的极乐世界。
  A、浓郁 侵袭 深沉     B、浓烈 侵蚀  深沉
  C、浓烈 侵袭 深邃     D、浓郁 侵蚀  深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台湾的当局者一直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上含糊其辞,是不是意味着他们正致力于“事实上的台独”,搞分裂祖国的活动?
  B、有些人差强人意的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有关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办成全球体育竞技的盛会,而且办成了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的人类文化盛典。
  D、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对中国许多传统节日则不甚了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原一带的福娃的整体情调是浑圆,这与中国古代的“混沌、对称、圆融”等美学倾向显然有关是分不开的。
  B、高中语文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阅读教学的价值生成既要着眼于学生个体独特的内在潜能和资质的挖掘和张扬,又要着眼于个体的社会自我生成和塑造。
  C、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且,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和谐的产物。
  D、全国医疗改革试点工作拟在今年展开,医改覆盖基本医疗系统的90%的人群,并为其负担至少一半的医疗费为目标。
  二、现代文小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的定义有多种,一般来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
  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二是“以和为贵”。
  中国文化和西方、印度的文化很不一样,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统,有超越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从孔子开始就一直把“人”看得比“神”重要。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重道义而远鬼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应当说是极有价值的。西方宗教比较发达,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影响。西方基督教文化可以说是“以神为本”。基督教徒也重视为他人服务,这一点当然很好,可还是要信仰一个上帝。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最后信了教,每天晚上跪着祈祷,要和上帝说话。中国的儒家就没有这一套。佛教讲了很深刻、很详细的哲学理论,可它同时也讲生死轮回,人死后或者上天堂,或者下地狱,或者变牛变马,这完全是错误的。佛教东来,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有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迷信成分比较少,这正是儒家比较高明的地方。孔孟偶尔还讲“天”的模糊概念,稍有一点信仰的意味,但到了宋明理学阶段,“天”就完全没有上帝的意思了,而是宇宙的本体。中国至少在知识分子阶层, 宗教思想相当淡薄,有着“以道德代宗教”的传统。
  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地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辩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的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有人对此不了解,说中国自古是“他律”,服从于外界的压力、管束,说西方文化是“自律”。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