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9道题,约6590个字。
  永康三中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联考试卷
  2008.11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1分,另有附加题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9分)
  中国,挺住
  5月18日,在四川省什邡市灾情最严重的蓥华镇救yuan()现场,胡锦涛总书记用洪亮的声音坚定地喊道:“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救灾现场!
  坚定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民族的信心!
  是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难不倒我们这个英雄的民族!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吹响了中国军人的冲锋号。在10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奋不顾身的救援官兵与死神展开惊心动po(  )的生死竞速。疾进,疾进!突破,突破!抢救,抢救……正是他们的舍生忘死,让灾区的群众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力量。
  从’98抗洪到抗击非典,从抗击冰雪到抗震救灾,每一次灾难降临,中华民族的ning(  )聚力总会火山般迸发出来。地震后的每一天,灾区的人们时刻都能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暖流;在震后的残垣断壁中,到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1、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救yuan()惊心动po(      )     ning(      )聚
  2、下面是一位金华歌手写的一首纪念孟祥斌的歌词《这一次》,请选出依次填入空缺处
  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2分)
  这一次你纵身一跃,滔滔婺江见证______;这一次你奋力地托举,托起生的希望______人
  间;这一次你虽不再醒来,却用生命的光芒照亮人间,把生给了别人,用死铸就军魂。古老的
  通济为你______,
  金华山水把你______……
  A.  壮烈震撼哽咽惦记B.壮丽震撼哽咽惦记
  C.  壮丽震撼呜咽铭记D. 壮烈震撼呜咽铭记
  3、下面是某校九(1)班黑板报《学英雄,见行动》中的一段文字,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加以改正(2分)
  在学习孟祥斌的活动中,我班王丽同学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事后她觉得
  自己因为家庭困难捐得少,就把自己心爱的长发剪掉,卖了20元钱,也捐给了灾区。这种学英雄,
  见行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孟祥斌的救人行为。(2分)
  5、根据语境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4分)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生命就是曹孟德“▲,▲”的雄心壮志;生命就是龚自珍笔下的“▲,▲”的奉献精神;生命就是顾炎武“▲,▲的爱国誓词。
  6、附加题。(4分)
  骆宾王(约619~687)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咏鹅》(七岁时作)-    ---------------------------,----------------------------。--------------------------- ,------------------------ 。
  二、对联文化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
  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
  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
  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
  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