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8970字。  文人轶事汇编
  Lonelywolf09
  屈原    
  贾谊
  司马迁
  (以上先秦两汉)
  曹植
  王羲之
  徐陵
  陶潜
  (以上魏晋南北朝)
  魏徵
  王勃
  王维
  李白
  杜甫
  韩愈
  柳宗元
  刘禹锡
  白居易
  杜枚 
  李商隐
  李煜
  (以上唐五代)
  柳永
  欧阳修
  苏洵
  王安石
  苏轼
  秦观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姜夔
  (以上两宋)
  屈原
  1.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①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音驴)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音练)叶塞其上,以采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汨罗水之遗风。(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注释】①建武:东汉光武帝年号。
  【故事意译】
  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都为他哀悼。到了这一天,人们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来祭奠他。东汉建武年间,长沙有个人叫区曲,在白天忽然看见一个士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他对区曲说:“得知你正要来此祭奠一番,很好。但这些年大家所送来的东西,总是被蛟龙偷去吃了。今天你如果有什么东西要送的话,可以在外面包上楝树叶,再用五彩线缠上。这两样东西是蛟龙所害怕的。”区曲照他说的这样去做了。今天,老百姓们在五月初五包粽子,包上楝树叶,缠上五彩线,这便是汨罗江畔的遗风。
  贾谊
  1.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音主)书①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②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③。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④,一岁中至太中大夫。(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属书:著作;纂辑。②学事:从某人学习并侍奉之。③博士:汉文帝置一经博士, 职责是教授、课试、奉使、议政等。④超迁:越级升迁。
  【故事意译】
  贾谊是洛阳人氏,年仅十八的时候,就因为能作诗著书而名闻于郡县之中。吴廷尉当时担任河南郡守,听说贾谊才质秀美,就将他招到门下,非常喜爱他。孝文帝刚刚登基不久,听说河南郡守吴公的治国平天下之才堪称天下第一,当年跟李斯是同县人并曾从学于李斯,所以孝文帝就征召吴公到朝中担任廷尉之职。吴公就向皇上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为,精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就任贾谊为博士。当时贾谊刚刚二十出头,在众位大臣之中最为年轻。每次皇上下诏商议某事,众位年长的大臣不能应答,而贾谊都能替他们应对,人人都觉得贾谊完全把他们心里的意图表达出来了。于是众人都佩服贾谊的才能,自认不及。孝文帝对贾谊非常满意,越级升迁他,仅仅一年,贾谊就官至太中大夫。
  2.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①,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②以吊屈原。(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正朔:谓帝王新颁的历法。古代帝王易姓受命,必改正朔。②赋:即《吊屈原赋》。
  【故事意译】
  贾谊认为汉朝兴盛,到孝文帝已经二十余年,天下太平,应当修改历法,更换服色,制定法律制度、官职名号,提倡礼乐。于是贾谊就草拟了各项礼仪法度,崇尚黄色,数目字用五,制定好了官名,把秦朝遗留的法则全都重新修改了。孝文帝当时刚刚即位,没有时间顾及这些事情。这些律令的修改制定,以及让列侯都去就国的主意,都是贾谊所为。皇上觉得贾谊劳苦功高,就跟大臣们商议提升贾谊为作公卿。但由于贾谊自作主张地更定律令,并主张列侯就国,大肆削藩,触犯了权臣旧勋,于是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张相如以及御史大夫冯敬等人群起而攻之,对皇上说:“贾谊这个人,年纪轻轻,刚有点学问,就一心想把持大权,自作主张,将朝政搞得乱七八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