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2道题,约5390个字。
  2009中考模拟试题(三)
  班级姓名学号  
  (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妄自菲薄(fěi)   瞥见(piē)  糜子(méi)  衣钵(bō)  
  B  戛然而止(jiá)   骈骊文(lì)  甬路(yǒng) 矍铄(jié)  
  C  霪雨霏霏(yǐn)  街衢(qú)   灼痛(zhú)  挟着(xié)   
  D  义愤填膺(yīng) 祈愿(qí)   褶裙(zhé)  襁褓(bǎo)  
  2 .下列词语错字最多的一项是()(2分)  
  A  空前绝后忘乎所以徜徉肆恣旷远飘逸  
  B  不期而遇五彩斑澜纵横绝荡繁茂泼辣  
  C  抑扬顿错坦荡如底恹恹一息恍然大悟  
  D  油光可签风雨如磐人迹罕致月光皎洁  
  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2分)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崇山峻岭,;江河溪流,;大海汪洋,
  ;湖光粼粼,  
  A  是抖动的曲线B  是翻腾着的曲线  
  C  是流动的曲线D  是屹立的曲线  
  4 、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4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占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
  ,。  
  5、按提示默写诗文句子。(7分)  
  ①苏轼在《江城子》中表明自己要竭尽全力抵御侵略者,为国立功的决心的名句是:
  ,。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主旨,发出作者为普天下劳动人民的呐喊的句子是:  
  ,。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⑤,千里共婵娟。  
  6.探究题(6分)  
  面对全球变暖的严峻挑战,科学家近年来绞尽脑汁,构想着种种改造地球的方法。现列举“异想天开”的生态实验如下:  
  ①垂直农场。将城市的摩天大楼变为生产水果、蔬菜、甚至粮食的“农场”。  
  ②改善家畜的肠胃。将某种细菌移植于家畜体内,令其不会排放甲烷。  
  ③碳收集器。用特殊的装置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  
  ④造云船。派能将海水制成云的船队云游四海,向空中“播云”。  
  ⑤人造火山。用火箭、飞机、巨炮,甚至人造火山,将细小颗粒释放到大气里。  
  ……(摘自美国著名高科技杂志《连线》)  
  (1)对以上列举的生态实验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实验①可增加绿色植物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过从防止全球变暖的角度来看,它的作用还只是微乎其微的。  
  B.作为温室气体,甲烷的“杀伤力”是二氧化碳的20倍。每年全球家畜向大气中排放的甲烷有8000万吨。实验②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C.皮纳图博火山1991年喷发,向大气中喷射了1000万吨硫化物,遮挡阳光,给地球降温。实验⑤的构想可能是受此启发的。  
  D.以上所列举的实验可分为两类:①②③为一类,都是通过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来为地球降温;④⑤为一类,都是通过遮挡太阳光来为地球降温。  
  (2)依你看,以上所列举的五项“异想天开”的生态实验中,哪一项最有可能取得成功(或哪一项最不可能取得成功)?请讲明你的理由。(2分)  
  答:  
  (3)防止全球变暖,你有什么妙招?请先简介你的“妙招”,再说明其科学原理。有创意且合理的可得满分。(2分)  
  答:  
  7.阅读《泊秦淮》回答下列问题(4分)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泊秦淮》的作者是_____诗中的《后庭花》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南朝的____。(2分)  
  ②.以下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第二句承上启下,网络全篇。“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又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  
  C.“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达官贵人。“隔江犹唱”的“江”是指秦淮河。  
  D.本诗表达诗人对国事怀抱隐忧,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的写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