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640字。2009届高中毕业班蓝溪、俊民、梧桐三校上学期期中考联考
  语文试题
  单位:安溪俊民中学  命题者:李荣春  2008。11
  第I卷(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6分)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选自《博览群书》)
  1、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称杜甫“圣于诗者”或“诗圣”的根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很高,人们视之为“集大成”者。
  B、杜甫写诗技艺很高,无体不工,无美不备。
  C、杜诗中“忧国忧民”精神是诗歌界主流理论。
  D、杜诗中有伦理价值思想,儒学内涵丰富。
  2、 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9分 每题3分)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